庚申四月避乱舟次二首(其一)

举家并泛驾扁舟,万舸邻同一样愁。

满目烽烟和夕照,去留难决叹鸥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庚申四月避乱时乘舟所见的情景,充满了动荡与忧愁的氛围。

首句“举家并泛驾扁舟”,生动地展现了作者一家人在动荡时期,乘坐简陋的船只逃离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不稳定。

接着,“万舸邻同一样愁”一句,将视角扩大至周围众多船只,表达了共同的忧虑和不安。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更象征着时代背景下的普遍焦虑,反映出社会动荡对人们心理的集体影响。

“满目烽烟和夕照”描绘了一幅充满战争气息的画面,夕阳映照下,烽火连天,景象凄凉而悲壮。这不仅是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局势的隐喻,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破坏。

最后,“去留难决叹鸥浮”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在这动荡的时刻,选择离开还是留下成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鸥鸟随波逐流的形象,既象征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也寓意着在动荡时局中,人们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遭遇的诗歌,更是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记录和思考。

收录诗词(190)

陈式金(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庚申四月避乱舟次二首(其二)

乱世财多是祸根,黄金散尽幸身存。

知机有愧倪高士,决见能先破众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家藏书画乱后云散

吾家蓄真迹,至宝千百计。

藉作烟云观,自娱期勿替。

谁料风尘生,角声遍吴地。

食肉鄙者多,吾侪孰为庇。

因念悬堂轴,性命倚难弃。

旁人为我谋,捆载速远递。

家庄有凤凰,强半与藏置。

一夕忽通神,迥作流水逝。

神物难久常,久常自生弊。

素书绝嗜欲,谓所以除累。

盛乃衰之源,春芳秋自悴。

熊祥宝玉杯,转转牢狱繫。

娄东翠华居,翰墨曾为厉。

何况值乱世,长物非所利。

早愿奏凯歌,故剑得合契。

早愿归故乡,旧物得更睨。

人获与我获,取舍听其意。

作歌聊自解,无用生怨怼。

形式: 古风

六月十日渡江寄居海门太平港

安期顿惊元旦死,妇戕其夫古无是。

贺节今年好语无,机兆祸先暗有使。

时过无何戒渐忘,悠悠举国谁预防。

横空贼至夜呼急,掩甲曳兵争出亡。

官不爱民民失庇,上下相乖多退避。

仁为父母虐为雠,保卫同心安可致。

万匪猖狂拥似蜂,杀人无数迫人从。

掘地坏垣万物毁,驰驱江上若当冲。

东乡义起乡团锐,日日当锋争奋励。

勇跃先登不顾身,直入南城坠诡计。

赤日当空汗雨挥,鼓衰力尽不成围。

天兵空望隔霄汉,民力日疲方寸乱。

先人陇上松楸无,茫茫四顾肠如断。

长物无多易束装,不嫌避地寄他乡。

扬帆挈眷过如海,栖息茅堂意黯伤。

形式: 古风

闻江邑乱信有感

萧萧芦荻鸣蛩急,蓬壁茅堂患卑湿。

烽烟远映江水寒,搔首苍茫百端集。

寻思往事总成空,行坐难安是处同。

偶逢相识意差慰,备述乡里心忡忡。

邻居三友称三子,力尽一朝同一死。

谢郎巷战志何坚,苏髯守贞称介士。

朱君骂贼万夫前,王丈出郭非其愆。

吾宗兄侄亦相继,数尽亲朋涕泪涟。

承平善恶无枉法,乱离玉石皆入劫。

毕生守礼未展眉,一死当成千载业。

阊阎在在燹成灰,路径梗塞尸为堆。

狡獍狂掉甫离邑,飞鼠?齴又为灾。

仁者忽夭暴者利,强者攘前弱者悴。

太空不语意有在,昧者难知天理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