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昌化民家

晚程息劳辙,白日流西晖。

水鸟得鱼去,耘夫荷锄归。

川原杳仟绵,林野杂依霏。

一来扣竹馆,相邀入荆扉。

重岩吐清溜,澄阴布残菲。

曰予考此室,十世相因依。

左右桑果足,岁日鸡豚肥。

丰犹未至裕,歉亦无能饥。

予闻良自惬,欲谋北山薇。

有田可同耕,有蚕当共衣。

车夫猝无情,此志仍重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傍晚时分我在车辙中歇息,夕阳西下洒满大地。
水鸟捕到鱼儿翩然离去,农夫扛着锄头回家归途。
广阔的平原和远方的山峦,树林田野间弥漫着雾霭。
我来到竹林馆,邀请友人进入柴门。
层层叠叠的山岩涌出清泉,明亮的阴凉处散落着残花。
我深思这房子,期待十代人在此相伴。
左右桑树果实累累,每年丰收鸡豚肥美。
虽然丰年尚未达到富裕,但歉收时也不会挨饿。
我心满意足,想效仿伯夷采薇山居。
有田地可供一同耕种,有蚕丝可以共同纺织衣物。
然而车夫无情,我的志向难以违背。

注释

晚程:傍晚行程。
息劳辙:在车辙中休息。
西晖:夕阳余晖。
川原:平原和河流。
荆扉:简陋的柴门。
清溜:清澈的流水。
十世:多代人。
桑果:桑树果实。
歉:歉收。
北山薇:指隐居山野。
共衣:共同纺织衣物。
车夫:驾车的人。
重违:难以违背的决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暂歇于昌化村民家的经历。首联"晚程息劳辙,白日流西晖",写诗人结束了一天的劳顿,欣赏着夕阳西下,景色宁静。接着,"水鸟得鱼去,耘夫荷锄归",通过水鸟捕食和农夫归家的场景,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川原杳仟绵,林野杂依霏",进一步描绘了广阔的田野和茂密的树林,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自然氛围。诗人进入竹馆,受到主人的热情邀请,"一来扣竹馆,相邀入荆扉",体现了民间的淳朴热情。

"重岩吐清溜,澄阴布残菲",写的是岩间流水清澈,树荫下残花点点,环境优美。诗人感慨道,这个房子历经十世,见证了家族的繁衍生息。"左右桑果足,岁日鸡豚肥",描述了丰饶的生活,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满足。

然而,诗人虽然满意眼前的生活,但仍有隐居之意,"丰犹未至裕,歉亦无能饥",表示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匮乏。他向往与人共享劳动成果,如"有田可同耕,有蚕当共衣",但现实中的阻碍使他难以实现这一愿望,"车夫猝无情,此志仍重违",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矛盾的感慨。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蟹包

妙手能誇薄样梢,桂香分入蟹为包。

也知不枉持螯手,便是持螯亦草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山中楚辞(其三)

穆东皇兮受命,乐山中兮俱春。

风引树兮欣欣,雨生波兮粼粼。

天有心兮康予,朝复朝兮趋新。

春空劳兮又去,山青青兮予亲。

形式: 押[真]韵

蓬莱游(其二)

木采采兮交荫,灵飞来兮随鹤。

月欲去兮仍西,风吹花兮未落。

花未落兮犹春,酒依依兮如昨。

王与谢兮让余,蓬莱游兮堪乐。

形式: 押[药]韵

蓬莱游(其一)

绿连雾兮窈窕,翠生香兮轻浮。

花得道兮无妍,鸟涉仙兮何愁。

心太平兮太平,功如水兮先秋。

乔松来兮乐余,蓬莱乐兮堪游。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