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漏明次韵王子常

寒漏明,时一聆。夜长不能寐,月色明阶庭。

西风落叶争秋声,鸡啼未啼霜满城。

城中有思妇,正促征衣成。

东家西家砧杵急,使我起坐时时惊。

归心如废弓,屡折不可檠。寒漏明,时一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张翥所作,名为《寒漏明次韵王子常》。诗中描绘了深夜的静谧与寒冷,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月色、西风中的落叶、鸡鸣与霜满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沉的氛围。

首句“寒漏明,时一聆”便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寒露在黎明时分显现,暗示着夜晚的漫长与寒冷。接下来,“夜长不能寐,月色明阶庭”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明亮,月光洒在庭院中,使得四周显得格外清晰,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西风落叶争秋声,鸡啼未啼霜满城”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西风呼啸,落叶纷飞,仿佛在争夺着秋天的声音。鸡鸣未至,但霜已满城,预示着寒冷的加剧,也象征着时间的紧迫与生命的脆弱。

“城中有思妇,正促征衣成”将视角转向了城中的一位思妇,她正在忙碌地缝制衣物,为远行的丈夫准备行装。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辛劳与牺牲。

“东家西家砧杵急,使我起坐时时惊”则通过邻居家的捣衣声,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捣衣声在夜晚显得格外刺耳,似乎在提醒着主人公离家的现实,使他难以入眠,心神不宁。

最后,“归心如废弓,屡折不可檠”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如同废弃的弓箭,即使多次尝试也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力量与用途。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游石头城清凉寺用天锡题壁诗韵

扪萝上绝顶,岚气湿缤纷。

日色不到地,树阴浑似云。

僧归过岭见,樵唱逆风闻。

更待诗人醉,狂书白练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禖台

嫔御亲弓韣,祠禖有古台。

瑶池今寂寞,玄鸟自归来。

鼎再移支子,星俄坼上台。

兴亡关历数,祇遣后人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皇舅墓

青州刺史河上坟,坟不可识碑仍存。

维舟上读半磨灭,使君乃缘戚里恩。

当时赐葬宜过厚,冢阙树立须雄尊。

岂知陵谷有迁变,石马尽没龟趺蹲。

驿夫指我元傍岸,县官恐坠移高原。

岸滨往往多古冢,零落空馀秋草根。

至今父老传谶记,野人之语那足论。

我疑其藏必深锢,或谓已被湍流吞。

安得壮士塞河水,万古莫令开墓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辱井石阑

好事能收断石存,摩挲堪惜古云根。

楼空野寺钟何在,宫浸寒芜井已眢。

古篆半馀阑上字,妖姬犹有梦中魂。

试扪洼处红犹湿,不是胭脂是血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