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北望夫兮南望夫,藁砧不来两当涂。

山头风雨终日有,世间名节何地无。

季隗九死怨重耳,彭郎半生忘小姑。

妾身若有依凭处,此石亦能言魏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望夫石》由元代诗人李梅国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联想,展现了对忠诚与等待的深刻思考。

首句“北望夫兮南望夫”,以“北”、“南”相对,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无论目光投向北方还是南方,心中所念之人始终是唯一的焦点。接着,“藁砧不来两当涂”,巧妙地运用了“藁砧”这一古代指代丈夫的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因丈夫未归而心生愁绪,情感真挚动人。

“山头风雨终日有,世间名节何地无。”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山头的风雨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不确定性,而“名节”则代表了道德与尊严。诗人在此提出疑问,世间何处没有坚守名节的人?这不仅是对历史中忠贞不渝人物的赞美,也是对所有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价值的个体的颂扬。

“季隗九死怨重耳,彭郎半生忘小姑。”这两句引用了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与齐国女子季隗,以及宋代彭郎与小姑子的故事,分别体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季隗九死一生仍守候重耳,彭郎则在半生中忘却小姑,这些故事都是对忠诚与爱情至上的生动诠释。

最后,“妾身若有依凭处,此石亦能言魏榆。”诗人以“望夫石”为喻,表达了即使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刻,也希望能有一份依靠。这里的“石”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物体,更寓意着一种精神寄托,即在困难面前,人们总能找到或创造一种力量来支撑自己,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内心深处的信念。

整体而言,《望夫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探讨了忠诚、等待、坚韧与希望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洞察和赞美。

收录诗词(3)

李梅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琴山

地尽南天涌翠岑,仙人偏向此弹琴。

无人能和阳春曲,有客静听流水音。

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

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熙春亭次胡忠简公韵

亭冠南荒数十城,凭高眼孔小沧溟。

遑知垂领二毛白,第见中原一发青。

帝皞春机常泼泼,羲和日驭亦亭亭。

天家一视元无间,合写新图入画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在潮州寄父

书剑优游付远行,故园桃李几番春。

二千里外江湖迹,三十年前父母身。

雨洒孤灯增旅况,风吹归梦怆吟神。

频年欲寄平安讯,奈隔罗浮一片云。

形式: 七言律诗

元苏州府教授子还钟公墓志铭

气如龙跃,形似鹅飞。西泉带抱,桔岭屏围。

以藏道德,以蕴光辉。

松兮柏兮,兰兮桂兮,永壮马鬣之巍巍。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