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诗人幸夤逊所作,名为《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因登巨石知来处,勃勃元生绿藓痕。” 这两句描写诗人登上高大的岩石,从那里可以看到远方来路,岩石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苔藓。这里通过“勃勃”一词,传达出岩石雄伟、苔藓茂盛之象。
“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 这两句表明在宁静的时候,就连草木也不愿打扰,而在行动起来的瞬间,则似乎能迅速地穿行于宇宙之间。这强调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自由自在。
“横天未必朋元恶,捧日还曾瑞至尊。” 这两句写诗人仰望着横跨天际的云,不是与世俗的恶相伴,而是在某种情况下,还能手捧太阳,享受那份至高无上的荣耀。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纯洁和高尚境界的追求。
“不独朝朝在巫峡,楚王何事谩劳魂。” 最后两句则表达诗人不仅仅是在清晨时分漫步于巫山之巅,就连历史上的楚王也无需再去劳累他的灵魂。这句话既是对古人的怀念,也是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