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铙歌(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广阔的版图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强调了通过文德修齐治平的重要性,以及在边疆地区部署大儒作为枢府的必要性。
首句“地北天南尽版图”,开篇即展现出辽阔的国土范围,从北方到南方,无一不在版图之内,形象地描绘出国家疆域之广袤。接着,“幅员方广古来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广袤的地域规模,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相比都显得尤为宏大。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地理上的广阔,也暗含着对国家强盛和统一的自豪之情。
接下来,“太平只在修文德”一句,点明了维持国家安定繁荣的关键在于文德的修养和治理。这里的“文德”不仅指文学艺术,更涵盖了道德教化、政治智慧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强调了文化与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文德的修习,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真正的太平盛世。
最后一句“枢府临边是大儒”则提出了在边疆地区设置大儒作为枢府的观点。这里的大儒不仅代表了高深的学问和卓越的智慧,更是道德楷模和国家精神的象征。将这样的人物置于关键位置,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边防安全的深刻理解。通过大儒的智慧和道德力量,可以有效维护边疆的安全与稳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宏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统一、文德治国以及人才重要性的高度认同,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