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

风江潮动月茫茫,懊蔼声中夜未央。

南北东西尽莲叶,不知鱼戏在何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棹歌》由清代诗人沈用济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月色朦胧、风起潮涌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风江潮动月茫茫”,以“风”、“江”、“潮”、“月”四个意象串联,勾勒出一幅夜晚江面上风起潮涌、月光如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月茫茫”不仅指月光朦胧,也暗示了夜晚的深沉与辽阔。

次句“懊蔼声中夜未央”,通过“懊蔼声”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懊蔼声可能是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或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后两句“南北东西尽莲叶,不知鱼戏在何方”,将视线从广阔的江面转向了更为细腻的景物——莲叶。莲叶遍布江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生命的繁衍与延续。然而,诗人却在此时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不知鱼戏在何方”。这个问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和对未知的好奇。它让读者不禁想象,在这无边的莲叶间,鱼儿们或许正自由自在地游弋,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快乐时光。

整体而言,《棹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江边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存在以及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

沈用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衣曲

去年寄衣秋月明,络纬索索窗前鸣。

今年寄衣风复雨,不识何时到边土。

边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触体愁衣单。

千丝万缕妾手制,中有珠泪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躯返乡国。

形式: 古风

少年行

千金宝刀红玉弝,绣鞍蹴踏长楸下。

扬鞭不避执金吾,横过禁园矜善射。

自云生长金张门,意气雄豪那可论。

小时便食天家粟,曾向长杨奉至尊。

陇西老将七十战,绝域刭身空浩叹。

羡君不识兜与鍪,褓中骨相当封侯。

形式: 古风

贾客乐

布帆满幅高百尺,知是贾人远行役。

贾人生小乐风波,不恋家中好田宅。

瞿唐滟滪平地过,此行金钱十倍多。

更促前程向江口,淮南米贵今如何?

春闺少妇空房宿,听罢乌啼泪盈掬。

形式: 古风

偕同人散步

残红委烟水,潭深渌更净。

临流弄清泚,须眉淡相映。

泠然洗我心,迥绝非人境。

鯈鱼从容游,鸥鸟度明镜。

物我两俱忘,不减濠梁兴。

回首林丘间,闲房一声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