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浯溪登峿台示闲云

披寻爱名迹,登览及春晓。

拾级陟台端,振衣出山杪。

澄湘照初日,楚山正缭绕。

已辞桂岭深,还望洞庭渺。

临高一洒然,俯仰畅襟抱。

前踪何蹙蹙,漫游但草草。

方寸苟未广,近视亦难了。

俗儒登泰山,岂复中原小?

从知古贤达,常令胸次浩。

与君游浯溪,慎莫羞元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宪噩在春天的早晨,探访名胜古迹,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他拾级而上至高处,振衣于山之顶端,眺望远处的景色,如清澈的湘江映照着初升的太阳,楚山环绕,连绵不绝。

诗人辞别了深邃的桂岭,回望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站在高处,心情豁然开朗,俯仰之间,胸襟得以舒展。然而,他反思自己的过往,感叹曾经的旅程匆匆,未能深刻体会其中的真谛。内心深处的视野若不宽广,即使是眼前的景象也难以完全理解。

诗人以“俗儒登泰山,岂复中原小?”来讽刺那些目光短浅的人,认为他们即使登上了泰山,也无法真正理解中原大地的辽阔。他深知古代贤达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心胸开阔,视野深远。

最后,诗人邀请朋友一同游览浯溪,并鼓励对方不要因为年龄而感到羞愧,表达了对友情和共同探索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浯溪僧舍

为访名贤迹,禅堂时一登。

居知邻漫叟,山定有高僧。

对客竹疏静,绕门溪碧澄。

不缘奉亲老,常住此还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江雨

霏霏漫山雨,漠漠空江昼。

双橹悽未停,孤篷寒欲透。

天昏日易夕,谷转风还骤。

杳霭没烟帆,料峭出堤堠。

客发变何早,乡心感多旧。

前滩近衡阳,春雁仍为觏。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过衡山悲叔白

半夜歌罢白衣去,郭李勋名自中兴。

千载何人解相似,无缘不遇懒残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舟行,示闲云

泛泛潇湘渚,春洲柳已明。

山遥知水阔,风正信舟行。

竹寺幽堪画,江村好是晴。

同看足闻赏,不必问归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