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僧登赤?

看碑寻赤?,采菊到黄州。雁气回秋渚,江声撼酒楼。

兵戈双眼泪,吴楚一孤舟。

萧瑟匡山客,应随慧远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侣一同攀登赤山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追寻、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看碑寻赤?,采菊到黄州”,开篇即以“看碑”、“寻赤?”、“采菊”、“到黄州”四个动词串联起一系列动作,既展示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浓厚兴趣,也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中,“赤?”可能指的是赤山或与之相关的某种象征物,而“黄州”则可能是诗人前往的目的地或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这些细节,诗人的情感世界得以初步展现。

颔联“雁气回秋渚,江声撼酒楼”,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观。大雁南飞,秋水悠悠,江水拍岸之声与酒楼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喧闹并存的意境。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暗含了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颈联“兵戈双眼泪,吴楚一孤舟”,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战争与离散的感慨。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眼泪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吴楚一孤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尾联“萧瑟匡山客,应随慧远游”,以“萧瑟”形容匡山的环境,既体现了山林的幽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引用“慧远游”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慕,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希望像慧远一样,能够在精神层面找到归宿,实现心灵的解脱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6)

曾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 字:楚田
  • 籍贯:宁夏

相关古诗词

刘坝

乌龙江欲出,刘坝即闻波。

哀壑笙竽奏,秦川鹦鹉歌。

天应一线落,云入九层多。

溪谷人民少,开荒近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将出金陵

昔日秦淮渡,高歌旧酒楼。

今来江上月,独对帝城秋。

壮志销投牒,微躯贱旅游。

干将锋尽折,真悔觅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都中杂兴之一

入洛诚多事,游梁亦已频。

半生欢结客,一刺肯依人。

不遇钟期听,何惭原宪贫。

倚闾终日望,只是负慈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汉武

调遣天兵地月支,蒲萄新发上林枝。

初闻使者巡三辅,又命将军号贰师。

越巂楼船通属国,朔方烽火照征旗。

羽林无数孤儿在,独向高台泣望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