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新化道中

形骸寄簪绅,趣味在林麓。

楚国富山水,下车已心足。

昨闻入层翠,超放等奔鹿。

情高如谢安,举手弄落瀑。

恰如红妆女,弓弯双屈曲。

登高发清啸,馀响动林木。

名山冠东南,佳处数天目。

以比衡霍胜,家鸡例野鹜。

归来渡湘江,水作鸭头绿。

应怀绛翠山,归期何日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行走在山水间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诗中的“形骸寄簪绅,趣味在林麓”两句,以“形骸”和“簪绅”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趣的追求,远离世俗的束缚,寄情于山林之间。接着,“楚国富山水,下车已心足”则点明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喜爱,仿佛刚一到达便已心满意足。

“昨闻入层翠,超放等奔鹿”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仿佛融入自然,自由自在,如同脱缰的野鹿一般。接下来,“情高如谢安,举手弄落瀑”将诗人的情怀与古代高士谢安相提并论,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超然心境,如同轻轻举起手就能触碰瀑布一般。

“恰如红妆女,弓弯双屈曲”这一句运用比喻,将诗人比作一位身着红装的女子,弓箭弯曲的姿态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随后,“登高发清啸,馀响动林木”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发出清脆的啸声,声音在林间回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名山冠东南,佳处数天目”赞美了东南地区的名山,并特别提到了天目山,强调其风景之佳。接下来,“以比衡霍胜,家鸡例野鹜”通过比较,突出了天目山风景超越其他名山,如同家养的鸡与野鸭相比,后者更为珍贵。

最后,“归来渡湘江,水作鸭头绿”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情景,湘江的水色如同鸭头般碧绿,充满了诗意。而“应怀绛翠山,归期何日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丽山林的留恋,以及对未来再次造访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题贮云堂

云踪不容挽,乃曰堂可贮。

知谁爱岳色,欲以遮藏故。

岳山冠世境,自昔庐诸祖。

道德无鲜陈,世相有今古。

君看马驹儿,乃是僧中虎。

形式: 古风

次韵题明白庵

鼻端有馀地,世议嗟迫窄。

君看阎夫子,广莫以为宅。

去宦游人间,面有无求色。

酒阑爱松风,醉眼眩红碧。

俊爽类王济,端复有马癖。

何当食万钱,四海蒙惠泽。

湘潭紫翠间,松下偶相逆。

袖中出新诗,苦语凉肺膈。

夜半来床前,且以慰穷厄。

岂真谪仙人,何其似太白。

形式: 古风

和宵行

不眠盥漱罢,和衣肱再曲。

村落鸡未鸣,部曲炊已足。

露行逢远火,盲龟值浮木。

马上续残梦,不复较迟速。

故乡夫岂远,随分有松竹。

自种橘千奴,大胜五斗禄。

形式: 古风

次韵题子厚祠堂

元和八司马,子厚独奇伟。

谪官无以敌,妙语凌山翠。

山以囚自名,溪以愚为字。

醉心溪山间,胜处无不至。

至今永州祠,大类罗池祀。

生存伍猿鸟,遗像土偶侍。

经游香火罢,感叹追前事。

才高出不容,起坐终夜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