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风台》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首联“黄屋初乘入故乡,悲风曾此醉壶觞”,开篇即以“黄屋”象征帝王之尊,描绘了帝王初回故乡的情景,同时以“悲风”和“醉壶觞”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氛围,既包含了归乡的喜悦,也暗含着历史沧桑的哀愁。
颔联“固知有国因三杰,复恐无人守四方”,进一步揭示了历史兴衰的关键在于人才。这里的“三杰”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三位重要谋士——张良、萧何、韩信,他们对于建立和巩固国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四方”则代表了国家的广阔疆域,强调了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杰出的领导者,还需要有人能守护四方,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颈联“丰沛到今何寂寞,风云终古自飞扬”,将目光转向历史上的丰沛之地(刘邦起兵之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当前寂寞景象的感慨。同时,“风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波澜壮阔,暗示尽管时代更迭,但历史的影响力依然深远。
尾联“荒台独上追陈迹,空见残碑傍夕阳”,诗人独自登上荒废的歌风台,追寻历史的痕迹,只见残破的石碑映照在夕阳之下。这一场景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敬仰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伤。
整体而言,《歌风台》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国家、人才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