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乱水浮花正掩门,花神零落未招魂。
春心不与春光尽,细向罗衫觅酒痕。
这首明代诗人沈泰鸿的《春思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春日落寞的画面。首句“乱水浮花正掩门”,以“乱水”和“浮花”象征春天的纷繁与无常,而“正掩门”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仿佛春天的热闹与他无关,他独自面对着凋零的景象。
次句“花神零落未招魂”,进一步强化了花的凋零,暗示了春天的逝去,同时也暗含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悼,以及对亡魂般的花神的呼唤,表达出对逝去春光的深深怀念。
后两句“春心不与春光尽,细向罗衫觅酒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衣物上,通过寻找“酒痕”这一细节,表达了他对春意阑珊的不舍和借酒浇愁的心境。春心不随春光逝去,表明诗人内心深处对春天仍有眷恋,而“细向罗衫觅酒痕”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暗示了诗人试图通过酒精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的苦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消逝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和对生活的感慨。
不详
泪洒梨云作雨痕,半生春事不堪论。
游丝怪底无拘束,逢著花枝便断魂。
津亭拂水最长条,折赠夫君挽细腰。
如今花落无人管,闲逐东风过六桥。
京尘行处是风烟,春晓长疑欲暮天。
惟有濯枝新雨后,江南无梦也泠然。
独漉独漉,悲歌当哭。梁柱有刀,车轮无轴。
儿哑哑,绕父足。杀父者谁?父之族。
儿不敢仇,仇尔叔。舂我黄粱,哺我菽。
儿下有儿,儿可赎。摩挲室中刀,仇来剚尔腹。
报父下泉,亦何复有妇。
有妇从之游,不为黄鹄生,独宿冢上连理枝。
左拂扶桑右若木,日月缭绕之,昼夜代明烛,独漉之歌,悲且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