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入朝

风从何落来何处,百马盘空正号怒。

闭户犹恐丘山颓,谁人放舟江海去。

庐山之南白云翁,冠带强游京邑中。

狐裘包缠不煖体,却羡爰居能避风。

形式: 古风

翻译

风不知从哪里吹来,百匹马在空中狂奔嘶叫。
即使关上门窗,仍担心山崩地裂,谁能独自乘船出海呢?
庐山以南的老者白云翁,硬是穿戴整齐去京城游玩。
他穿着狐皮袍子却感觉不到温暖,反而羡慕别人能有个避风的地方。

注释

风:风向。
何落:从哪里来。
百马:众多马匹。
盘空:在空中盘旋。
号怒:嘶叫怒吼。
丘山:山岳。
颓:倒塌。
舟:船只。
海:大海。
庐山之南:庐山的南边。
白云翁:隐士名。
冠带:穿戴整齐。
京邑:京城。
狐裘:狐皮袍子。
包缠:包裹。
不煖体:不暖身。
避风:避风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风暴带来的威胁与恐惧,以及诗人对安稳生活的向往。"风从何落来何处,百马盘空正号怒"两句以动态的语言勾勒出狂风暴发的情景,"闭户犹恐丘山颓"表达了人们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所产生的深切忧虑。"谁人放舟江海去"则是诗人对敢于冒险之人的疑问,反衬出一般人对于安全环境的渴望。

接着,"庐山之南白云翁,冠带强游京邑中"两句写出了另一番景象,似乎是在风暴过后或远离风区的一处安宁之所。这里的"庐山之南"可能指的是一处避风之地,而"白云翁"则是对这片天然屏障的美好描绘。"冠带强游京邑中"展示了诗人对于那些在风雨之后依旧坚持着自己生活方式的人的一种敬佩。

最后,"狐裘包缠不煖体,却羡爰居能避风"两句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安然无恙、免受风暴侵袭的生活的羡慕之情。这里的"狐裘"象征着高贵和温暖,而"包缠不煖体"则是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这种温暖的感叹。"却羡爰居能避风"强调了诗人对于安全避风之地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表达了人类对于平和安宁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大热息于官亭

大暑投官亭,堂皇已颓折。

盘桓倚门户,坐以一筦席。

昊天多清风,至此何悭惜。

及我无分寸,挥汗已盈尺。

较之渴仆长途间,犹赖此中容少息。

嗟我不如亭前马,稳嚼青刍柳阴下。

又不如东家养画眉,雕笼彩画近帘帷。

一身扰扰南复北,凌寒涉暑常奔驰。

寒犹幸可沃以酒,暑真可畏非良时。

形式: 古风

子瞻画枯木

寒云行空乱春华,西风凛凛空吹沙。

夫子抱膝若丧魄,谁知巧思中萌芽。

败毫淡墨任挥染,苍莽菌蠢移龙蛇。

略增点缀已成就,止见枯木成槎枒。

更无丹青相掩翳,惟有口鼻随穿呀。

往年江湖饱观画,或在山隈溪水涯。

腹中空洞夜藏魅,巅顶突兀春无花。

径深最宜系画舸,日落时复停归鸦。

苏公早与俗子偶,避世欲种东陵瓜。

窥观尽得物外趣,移向纸上无毫差。

醉中遗落不秘惜,往往流传藏人家。

赵昌丹青最细腻,直与春色争豪华。

公今好尚何太癖,曾载木车出岷巴。

轻肥欲与世为戒,未许木叶胜枯槎。

万物流形若泫露,百岁俄惊眼如车。

树犹如此不长久,人以何者堪矜誇。

悠悠坐见死生境,但随天机无损加。

却笑金城对宫柳,泫然流涕空咨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广津仓检视斛斗

长渠西来拟天汉,千里清阴绿杨岸。

高墉杰屋如屯云,碧瓦参差插天半。

小楼三尺偷晨光,山低堆积白与黄。

千艘一卸须臾了,江湖极目来帆樯。

国家税法拟前古,还以养人非自富。

连云习射皆貔貅,月禀太仓急风雨。

岁深敝积如鼠穴,检视之官缘此设。

我初受牒颇激昂,匹马朝朝踏残月。

千筹簇簇来如林,袍靴兀坐清槐阴。

秋毫增损必拘送,莫怨小官持法深。

吾槩视此平如水,运量四海亦如此。

今朝且佐大司农,他时敢献明天子。

形式: 古风

广济道中(其一)

荦确山坡瘦马行,年朝春色未分明。

蔫黄犹是旧时叶,格磔稍闻新岁声。

强涉远涂非我好,亦逢佳景得心平。

寒威斗起终豪横,更取村酤独自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