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其二)

西北经营似有无,荒原草木待昭苏。

事难语世终多佚,名已从僧且易芜。

著述尚闻传大岭,丛残曾见落三吴。

载凭遗像殷殷祝,自有精心在八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西北的经营似乎若有若无,荒凉原野草木期待着生机复苏。
世间事务难以向人言说,往往容易散失;名声虽有,却因僧侣而显得杂乱。
听说著作仍有在大岭间流传,残存的篇章曾在三吴之地飘落。
我深情地凭借他的遗像寄托祝福,因为他的精神永驻在八方区域。

注释

经营:指筹划、管理。
昭苏:形容事物由衰败转为繁荣。
佚:散失,流失。
芜:杂乱,荒废。
大岭:泛指高山或重要的山脉。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吴郡、吴兴、会稽。
遗像:去世者的画像或肖像。
八区:泛指各地,象征广泛传播。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怀念的诗作。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一次游历之旅中的所见所感,其中涉及到对历史遗迹的回忆、对英雄事迹的缅怀以及个人心境的抒发。

“西北经营似有无,荒原草木待昭苏。”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广袤西北边疆的荒凉景象,对过去历史上的壮举和遗迹产生了一种既有所感慨又带着期待的情怀。"事难语世终多佚,名已从僧且易芜。”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事迹和被历史尘封的英雄名字的感慨。

“著述尚闻传大岭,丛残曾见落三吴。” 这里,“大岭”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标志,而“丛残”则暗示了过去繁华如今只剩下断垣残壁的情景。“载凭遗像殷殷祝,自有精心在八区。” 这两句中,“遗像”应该是指诗人所尊崇之人的画像或塑像,而“八区”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或象征性的表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记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代状况的无奈和忧虑。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丹火候诀

攒簇乾坤造化来,手抟日月炼成灰。

金公无言姹女死,黄婆不老犹怀胎。

铅炉慢养真金液,土釜先乾活水银。

汞心炼神亦龙性,铅身凝气白虎命。

内外浑无一点阴,万象光中玉清镜。

形式: 古风

青华吟

罗浮山中春昼长,风吹兰花满面香。

博山香断一攲枕,飞神直到玉帝旁。

火铃将军同直舍,忽觉羽衣惊羽驾。

三千神女笑回眸,整裾端简龙墀下。

奏言臣昔因饕酒,醉堕红尘如此久。

袖藏一卷玉雷书,进前再拜重稽首。

今朝天开九虎关,乃将见帝玉槃颜。

令臣奏毕速回首,下界一去思帝难。

此时侍仙小黄散,手执金书贴玉版。

精神缥缈素光中,不觉琼文照心眼。

于中最妙何所言,青霞命下龙台昏。

脚拨南辰开地脉,掌翻北斗透天门。

香烟未灭乌云走,风驱火猪逐铁狗。

紫童飞出碧霄中,剑光祇见雷声吼。

梦回无人可与言,一啸天地阴晴分。

形式: 古风

临安天庆陈道士濩武夷赠之

七闽多山水,两淮好风月。

潇湘之烟云,巴广之雨雪。

收拾归武林,细与令师说。

形式: 古风

南岳九真歌题寿宁冲和阁

笑携魏王大瓠落,往观洞庭张帝乐。

醉骑八风访广漠,九天之上无南岳。

我寻九贡诮冥寞,乱云深中涌楼阁。

玉帝苦诏陈兴明,双童前吹紫鸾笙。

尹君道全骖后尘,先殿后卫森火铃。

皓首惠度其姓陈,却立虹桥叫霜鹰。

施友粲然索天笑,露冷松寒月华皎。

无人为呼张法要,万山猿啼夜虎啸。

张复有若如珍少,炼得身形成鹤瘦。

我今只忆徐灵期,嗽炼华池灌玉芝。

天柱峰头凤邓郁,旦旦黄芽饲白龟。

玉仙灵舆昔无期,想跨九凤衣羽衣。

香火在帝去已久,玉笥亦九门亦九。

坛上仙翁何仙良,为问渺茫再来否。

朝粤暮梧傥可到,泠然来此同楼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