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同学

蚕丝义理苦追寻,方寸那容外物侵。

伯乐未逢无识价,子期不遇少知音。

泉源有本渊渊静,学海无涯步步深。

仰望泰山高北斗,何时许我一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蚕丝般的精神道理苦苦追寻,心灵深处不容外界事物干扰。
没有遇到伯乐,价值未被认同;缺少子期这样的知音,知己难觅。
源泉自有其根本,深沉宁静;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越深入越见深邃。
仰望泰山之高,如同北斗指引,何时能让我一游学海,攀登知识之巅。

注释

蚕丝: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
义理:指深刻的道理或原则。
苦追寻:艰难地寻找和探索。
方寸:指内心,心灵。
侵:侵犯,打扰。
伯乐:古代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识价:识别并给予价值。
子期:古代知音故事中的钟子期,此处泛指知己。
知音: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渊渊静:形容水深且静,引申为深厚、沉稳。
学海:比喻学问的广阔无垠。
无涯:没有边际,形容广大无尽。
步步深:每一步都更深一层,形容学问之路不断深化。
泰山:中国五岳之一,象征崇高。
北斗:古代星宿,象征指引方向。
许:允许,许可。
一登临:一次登临,此处指实现目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赠给同学的作品,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知己的渴望。首联“蚕丝义理苦追寻,方寸那容外物侵”,以蚕丝比喻对学问的深入探究,强调内心对于真理的坚守,不容外界杂念干扰。颔联“伯乐未逢无识价,子期不遇少知音”借用伯乐和子期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对能理解自己的人的期盼。颈联“泉源有本渊渊静,学海无涯步步深”进一步描绘了学问的深厚与广阔,暗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尾联“仰望泰山高北斗,何时许我一登临”以泰山和北斗为喻,表达对登峰造极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同学能够一同攀登学术高峰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寓教于言,既有对学问的热爱,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539)

姚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成一,、飞卿。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 字:述之
  • 号:蜚卿
  • 籍贯: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
  • 生卒年:1216~1262

相关古诗词

礼席致语

月姊当年付桂香,君家上第绿衣郎。

祇今盛事追龙首,又此佳占叶凤凰。

暖律潜回燕谷冷,名花尽压洛城芳。

从今不把朱陈说,百世姚邹话柄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用前韵寄后林(其二)

贞心古干健凌秋,人似渊明愧督邮。

览德未能仪舜凤,干时那肯食秦牛。

纹楸失著谁能整,黄间同机底未休。

杜若山中人窈窕,白蘋风袅楚江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用前韵寄后林(其一)

别来知是几三秋,书倩洪乔懒作邮。

帛足忽传来自雁,轴腰更喜大如牛。

信知盖世名非枉,吟到惊人句未休。

何日杖藜参口诀,归来闭户学从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安象祖携子饯行英爽可爱赠以诗嘉其有好德秉彝之天必能世其家

西蜀安公子,为谋不在身。

倚楹惟国事,于道亦忠臣。

伟矣双书藁,清哉个逸民。

丹心天所相,宜有此麒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