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汪扶晨

黄山之麓有潜溪,君家溪口花竹迷。

飞书招我谒轩后,三十六峰素手携。

行至芜阴车忽止,六月盛暑汗如水。

安得风捲朱砂泉,飞来为我易毛髓。

膏淳黛蓄白龙潭,雨中喷薄当花龛。

诸泉尽自汤泉出,未若潜溪味最甘。

寄我紫霞茶,不寄潜溪水。

活火自烹时,相忆情难已。

我在秦淮日举杯,糟丘何处不蓬莱。

酒星最忆青莲客,独溯风流采石来。

谁作长歌赠太白,任华才气真诗伯。

去年汝惠一长篇,捲起西江泻精魄。

丈夫叱咤本非常,战法往往寓文章。

五兵相救乃神变,用短从来兼用长。

天生汝笔能雄放,青莲未是丈人行。

处处金焦砥海门,篇终始得波涛壮。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寄汪扶晨》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以黄山之麓的潜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友情之深。

首句“黄山之麓有潜溪”,点明地点,暗示了诗中的自然环境。接着“君家溪口花竹迷”一句,不仅描绘了溪口的美丽景色,也隐含了对友人家园的赞美。随后,“飞书招我谒轩后,三十六峰素手携”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邀请前往拜访的情景,仿佛与友人一同漫步于黄山的三十六峰之间。

“行至芜阴车忽止,六月盛暑汗如水”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虽遇阴凉之地,但酷暑难耐,汗如雨下,体现了旅途的艰辛。接下来,“安得风捲朱砂泉,飞来为我易毛髓”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清凉之水的愿望,形象地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惜。

“膏淳黛蓄白龙潭,雨中喷薄当花龛”描绘了白龙潭的美景,雨中喷涌的泉水如同花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诸泉尽自汤泉出,未若潜溪味最甘”则强调了潜溪的独特之处,其水质最为甘甜,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纯粹。

“寄我紫霞茶,不寄潜溪水”一句,诗人以紫霞茶作为礼物,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潜溪水的珍贵。接下来,“活火自烹时,相忆情难已”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忙碌之时,也难以忘怀与友人的回忆,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我在秦淮日举杯,糟丘何处不蓬莱”一句,诗人回忆与友人在秦淮河畔饮酒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酒星最忆青莲客,独溯风流采石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李白(青莲居士)的敬仰,以及对李白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追忆。

“谁作长歌赠太白,任华才气真诗伯”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诗歌才华的赞赏,并希望有人能创作一首长歌来纪念李白。最后,“去年汝惠一长篇,捲起西江泻精魄”回顾了去年友人赠予的一篇长文,表达了对这份深厚情谊的感激。

“丈夫叱咤本非常,战法往往寓文章”一句,诗人以“丈夫”自比,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勇猛与智慧。接下来,“五兵相救乃神变,用短从来兼用长”描述了在处理问题时的灵活多变,既善于使用强力手段,又懂得运用智谋。

“天生汝笔能雄放,青莲未是丈人行”赞扬了友人的才华横溢,认为其诗歌才能远超李白。最后,“处处金焦砥海门,篇终始得波涛壮”以金焦山(长江入海口的两座山)为喻,表达了诗篇结尾处波澜壮阔的意境,寓意着友情与才华的深远与广阔。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短歌赠别陈子

丘园著书久寂寞,茫茫周蝶谁先觉。

虹霓为带佩华星,欲舍愁心游五岳。

五岳迢遥路不通,何如高卧谢鸿濛。

仙人祗在玉壶里,无为之化如重瞳。

伯乐无烦治天马,藐姑不待御飞龙。

形式: 古风

送客上庐山

庐山之奇在瀑布,飞流千道穿云树。

峰峰皆有吕梁洪,渔父濯缨予濯足。

送君直上芙蓉屏,俯视天河若建瓴。

狂来莫点神龙睛,恐挟风雷下四溟。

形式: 古风

题钦子五芝图

二十四种黄金芝,我昔罗浮皆采之。

此芝一茎五枝秀,君今图此将何为。

君能服食自不老,丹砂不若紫芝好。

园绮当年餐紫芝,容颜得为君王保。

形式: 古风

白鹇篇柬萧山周子

炎方珍禽有閒客,雌者纯丹雄者白。

咫尺烟霄未可飞,羽毛幸有高人惜。

君有文章亦孔鸾,南来此地求琅玕。

离支绝胜丹砂好,甘蔗还如玉液寒。

不必金装如陆贾,珠兰瑶草应长把。

南方草木疏成书,芭蕉叶大堪挥洒。

生日何妨举一杯,如君真未愧瓶罍。

冉子情多频请粟,皋鱼泪尽只衔哀。

圣明湖与湘湖接,紫莼甚美多茎叶。

高卧萧然一故人,岂有疗饥芝烨烨。

与君怀望每临风,何时归去同渔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