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无在木蛇歌

小小蛇儿大大身,曾吞众象空巴陵。

归蟠故山骨欲槁,混入草木人更徵。

瞎屡生,甚手脚,不善提持休捉摸。

枯木形骸似等闲,触著伤人毒无药。

寿昌师,怜老病,远远遣来相问讯。

拟欲庵头伴老夫,预忧十月霜风劲。

著把火,津送渠,依旧令教侍坐隅。

重告之曰,蛇乎蛇乎,当如云门应机忽突出,莫学严阳到老安其庐。

形式: 古风

翻译

小蛇身躯大,曾吞大象在巴陵。
回归山中骨将枯,混迹草木人难寻。
瞎眼蛇生性多疑,行动不便勿轻触。
看似枯木无害,碰上却能伤人无药解。
长寿法师心慈悲,遣人探望我病躯。
想让我庵中相伴,又怕冬寒霜风猛。
点起火光暖意浓,让他坐在我身旁。
再次叮嘱:蛇啊蛇,应如云门禅师般机敏突变,别像严阳终老安居。

注释

蛇儿:小蛇。
众象:众多大象。
巴陵:地名,古湖南岳阳。
蟠:盘绕。
骨欲槁:骨头将要干枯。
瞎屡生:瞎眼的蛇。
甚手脚:行动非常小心。
等闲:寻常,平常。
寿昌师:长寿的法师。
霜风劲:寒冷的秋风强烈。
渠:他。
云门:佛教禅宗大师。
严阳:可能指另一位禅师。
庐: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奇特的大蛇的形象,它身躯庞大却能藏于草木之中,令人难以察觉。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蛇的神秘与危险,强调它虽老病但仍具有强大的毒性,不可轻易触碰。"寿昌师"对老蛇的关怀备至,将其送到山中陪伴诗人的同时,也担心秋冬时节的严寒。在诗中,诗人以云门禅师的机敏比喻蛇的灵动,劝诫蛇不要像严阳法师那样过于安逸,而应适时行动。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自然生物的描绘,也包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直指春日未众(其一)

庵前乌龟久不见,一夜雷雨忽然出。

东山老汉眼■痴,近前问讯定光佛。

形式: 七言绝句

和直指春日未众(其二)

直指示众重说偈,瞿昙舍身得其半。

东山和出一字无,擘破面门君自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翰]韵

和慧知微雪韵

覆盖乾坤似有功,洞然明白却无踪。

其如未识无踪意,屑玉霏霏落眼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松斋直指因吃粽与兄弟论铁酸豏金刚圈栗棘蓬话作三偈见寄合为一偈酬之

直指吃粽被粽赚,吐出多年铁酸豏。

俊鹰才见插天飞,饿狗床根争咂啖。

忽然变作蒲与圈,鹰也迷踪狗也奔。

百年滞货无人要,千里持来访我门。

象牙不出老鼠口,富贵或生穷相手。

倒把春风二月花,满劝松斋一杯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