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钟

延平双剑朝丰城,钟山之钟挟以行。

延平春浪拂天地,左右两龙雷火鸣。

建隆真人君八极,河伯效珍宝钟出。

不似汾睢发鼎光,泛泛逆流浮万镒。

诏赐阊阖濯龙宫,声掩景阳闻九重。

吾闻此钟亦神物,独肯寒溪就埋没。

形式: 古风

翻译

延平双剑前往丰城,伴随着钟山的钟声前行。
春天的延平江水波涛汹涌,左右两侧仿佛有两条龙发出雷火般的轰鸣。
建隆真人在八荒之中尊贵无比,河伯献上珍贵的宝钟作为礼物。
这钟声不像汾水和睢水那样显赫,只是逆流而上,如同万镒金银漂浮。
皇上下诏让此钟沐浴在阊阖龙宫中,声音响彻景阳宫,直达九重天听闻。
我听说这钟也是神妙之物,却独自甘愿沉寂在寒冷的溪流中被埋没。

注释

延平:地名,古称福州。
丰城:地名,今江西丰城市。
钟山:地名,位于南京。
建隆真人:可能指神话中的仙人。
八极:古代指天地四方。
河伯:古代神话中的黄河之神。
鼎光:宝鼎的光芒。
阊阖:神话中的天门。
九重:古代形容天子居所深邃。
寒溪:寒冷的溪流。
埋没:隐藏,不为人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钟山之钟的描述,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的交织,以及钟声所象征的权力和神圣。开篇“延平双剑朝丰城”两句,设定了一个充满力量和威严的场景,双剑如同守卫,而钟山之钟则是这股力量的象征,被人手持而行。

“延平春浪拂天地,左右两龙雷火鸣”一段,以生动形象描绘了钟声在春日激荡的波涛中回响,仿佛有两条龙在空中舞动,伴随着雷鸣和火焰般的热烈。这里通过“左右两龙”的比喻,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性,也暗示了钟声所具有的神秘与力量。

第三段“建隆真人君八极,河伯效珍宝钟出”进一步提升了这个主题。建隆真人在这片土地上如同君主般统治着八方,而河伯则是水神,它效仿珍贵的宝钟,这里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文化遗产的颂扬。

“不似汾睢发鼎光,泛泛逆流浮万镒”一句,则通过与汾睢(古代铸造大型青铜器皿的地方)相比,强调了这钟声非凡,它如同逆水行舟,承载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诏赐阊阖濯龙宫,声掩景阳闻九重”一段,则转向了皇权的象征。诗人写到这是由天子所赐,钟声传遍了九重宫殿,显示出帝王对这神钟的重视,以及它在政治仪式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吾闻此钟亦神物,独肯寒溪就埋没”一句,则转向了哲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件神器的理解,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这钟声如同有灵性,能够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安放之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钟山之钟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交响,也传达了一种对于权力、文化和精神世界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闻角叹

晚角吟,声正悲。

嗟尔行道迟迟兮中心有违,女心忧伤之人未归。

临岐满掬泪,轻埃变污泥,壮夫安尔为。

日月挂两臆,厉声长嗟咨。噫吁嘻!

季世无良臣,禦戎无上策。

辅桀盗货财,稽功数俘馘。

安知閟国步,且要高官职。

勇如汉将军,诡道作无益。

角本胡地乐,相闻地辽邈。

汉家岂无大吕与黄钟,岂无鼙鼓与钲镯。

且欲震军声,安用胡地角。胡不严,秋关弓。

莫使胡人来,莫使琵琶之声过河朔。

形式: 古风

捣帛石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形式: 古风

晓发邓城和德麟韵

遥岑掣残电,炫转云筛碎。

长庚送晓色,澒洞初见地。

饥马恋枥鸣,呞牛系林睡。

横塘寸鱼跳,鱼跳石双翠。

敢嗟衣化尘,且喜风泛袂。

蚤怀功名心,经济岂无意。

老躯既肮脏,柔态渐斌媚。

棹舟江南去,白酒谋日醉。

丝莼芼雪鲈,欲饱三尺喙。

半生客荆州,两渡北津水。

尚友有若人,获我心所契。

行李念淹留,感此秋蝉嘒。

扫除向来想,渔钓真得计。

塞翁已无心,得失无欣喟。

形式: 古风

真君观

嵩山胜地神仙宅,真君独作嵩山伯。

昔闻解职扣帝阍,厌此尘寰年已百。

天上百年一瞬间,下土衮衮多腥膻。

劳神应念日月走,瞑目深哀膏火然。

潘公欲代复谁举,仙籍题名今几传。

忆昔元丰己未游,仙泉犹作雨深湫。

十年新事还堪笑,庙貌今祠灵惠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