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

森梢一山竹,壮士十三辈。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

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

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

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

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

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

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

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

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

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林间生长着一丛竹子,十三位壮士围绕着它。
它们直插云霄,连微小的草芥也不屑于俯视。
竹子虚怀若谷,倾听自然的创造,无论风雨如何变幻。
竹子的荣枯与世事同步,却始终坚守不离不弃。
谁说湖州的竹子已经消失?其实它的精神力量依然存在。
阿筌虽然技艺高超,但更愿意用竹子比喻桃李满门。
真正的艺术大师懂得竹子的精髓,即使冷淡,也深爱其中。
你的画作中融入了竹子的精神,真正的荣耀并不在外界。
年长者深知此道,更深的理解会带来加倍的收获。
继承并发展了百余家的竹子文化,你在小纸张上展现风姿。
你虽然说是来自湖州,但对画卷却懒得打开欣赏。
如果不是你的大手笔,谁能描绘出如此宏大的竹子世界。

注释

森梢:山林的顶端。
壮士:指有气概的人。
草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颠沛:风雨飘摇,形容生活动荡。
湖州:地名,可能与竹子文化有关。
国工:技艺高超的大师。
子舟:可能指诗人的作品或画作。
荣观:内心的荣耀。
耆年:年老的人。
祖述:继承并发扬。
小纸:简短的诗篇或绘画作品。
如椽:形容笔力雄健,像椽子一样粗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他以竹为主题,赞美了子舟所作的竹画。诗中首先描绘了一片挺拔的竹林,象征着壮士般的坚韧与气节。竹子高耸入云,不屈于卑微,虚怀若谷,倾听自然的造化,即使经历风雨,也不离其本性。诗人认为子舟的画作虽出自湖州,但其艺术力量超越了地域,笔力雄浑,不拘小节,如同湖州的文人墨客一样,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

黄庭坚进一步指出,子舟的画作并非迎合世俗喜好,而是寄托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如同荣枯并存的竹子,寓意人生的起伏。他赞赏子舟的画作能深入人心,而非表面的华丽,认为只有像子舟这样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宏大深远的作品。最后,诗人感慨,虽然子舟的作品看似小巧,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他对子舟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竹的形象,赞扬了子舟的绘画技艺和独特风格,以及其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再次孔四韵寄怀元翁兄弟并致问毅甫

书帙蠹鱼乾,炉香眠鸭困。

佳人来无期,诗句且排闷。

遥知乌衣游,棋局具肴酝。

争道嘲不恭,鏖兵劳得俊。

颇寻文献盟,不落市井吝。

四月明朱夏,南风解人愠。

风前怀二陆,家法窥抗逊。

身有三尺桐,爨下得馀烬。

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为我谢孔君,举酒取快尽。

世故安足存,青天飞鸟印。

形式: 古风

再次前韵(其二)

久狎渔樵作往还,晓风宫殿梦催班。

邻娃似与春争道,酥滴花枝綵剪幡。

形式: 七言绝句

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

夏云凉生土囊口,周鼎汤盘见科斗。

清风古气满眼前,乃是户曹报章还。

只今书生无此语,已在贞元元和间。

一夫鄂鄂独无望,千夫唯唯皆论赏。

野人泣血漫相明,和氏之璧无连城。

参军拄笏看云气,此中安知枯与荣。

我梦浮天波万里,扁舟去作鸱夷子。

两士风流对酒樽,四无人声鸟语喜。

梦回扰扰仍世间,心如伤弓怯虚弹。

不堪市井逐乾没,且愿朋旧相追攀。

寄声小掾笃行李,落日东面空云山。

形式: 古风

再次韵呈廖明略

吾观三江五湖口,汤汤谁能议升斗。

物诚有之士则然,晚得廖子喜往还。

学如云梦吞八九,文如壮士开黄间。

十年呻吟江湖上,青枫白鸥付心赏。

未减北郭汉先生,五府交书不到城。

相者举肥骥空老,山中无人桂自荣。

君既不能如钟世美,匦函上书动天子。

且向华阴郡下作参军,要令公怒令公喜。

君不见晁家乐府可管弦,惜无倾城为一弹。

从军补掾百僚底,九关虎豹何由攀。

男儿身健事未定,且莫著书藏名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