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吴鼎芳的《寺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山中夜晚景象。首句“林坳动萧槭”以萧瑟的松木声,渲染出山林的寂静与秋意;“橡叶走檐际”则写落叶飘过屋檐,暗示时光流转。接下来,“柴门夜忘关,山风自开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融入,以及心境的闲适。
“邑邑如有怀,遥遥转无寐”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思绪和难以入眠的忧虑,透露出淡淡的乡愁或内心的挂念。“佛灯清可依”则借佛灯的微光,寄托了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与寒冷的“城柝冷相递”形成对比,更显孤独与宁静。
最后两句“斜月苦近床,严霜白满地”以月光和霜降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受。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山寺之夜的独特体验和微妙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