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俗(其五)

灌溉无烦土脉饶,才经播种不耘苗。

登场一岁支三岁,谁上屯田十二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业社会中屯田制度的艰辛与复杂性。通过“灌溉无烦土脉饶”,诗人赞颂了农田灌溉对土地肥沃的贡献,暗示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得到了保障。接着,“才经播种不耘苗”一句,形象地描述了播种后无需频繁耕作的场景,体现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自然环境的适宜。

“登场一岁支三岁”则揭示了屯田制度下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要支撑三年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劳动力的长期投入。最后,“谁上屯田十二条”一句,可能是在感慨或提出疑问,是谁制定了如此繁重的屯田规定,让农民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劳作与生活状态,以及其中蕴含的辛酸与无奈,是对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5)

郑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郭烟雨

半村半郭日閒游,一抹山光眼底收。

烟景模糊池畔柳,雨声点滴水边楼。

披图学画怀摩诘,欹枕閒听记陆游。

绝爱名园时憩息,宜春宜夏又宜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灵泉寺有感

灵泉胜地冷繁华,劫火曾经游兴赊。

聊把新诗题古佛,山门落日听啼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潜园探梅

逋仙去后迹犹存,百树横斜自一村。

偶为裁诗寻好料,不辞冒雪访名园。

宜编廿六春开径,香逗三分艳举樽。

难得堂堂贤令尹,替花生色品题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指峰凌霄

灵秀欣从海外誇,品题第一数诗家。

拈毫写到名山景,腕底应开五色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