罥马索

晓窗明,庭外寒梅向残月。

吴溪庾岭,一枝偷把阳和泄。

冰姿素艳,自然天赋,品格真香殊常别。

奈北人、不识南枝,唤作腊前杏先发。奇绝。

照溪临水,素禽飞下,玉羽琼芳斗清洁。

懊恨春来何晚,伤心邻妇争先折。

多情立马,待得黄昏,疏影斜斜微酸结。

恨马融、一声羌笛起处,纷纷落如雪。

形式: 词牌: 罥马索

翻译

拂晓的窗户明亮,庭院外的寒梅在残月映照下独自绽放。
它来自吴溪与庾岭,悄悄地释放出春天的气息。
冰清的身姿,素雅的花朵,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魅力,香气高洁不同于寻常。
可惜北方人不懂得欣赏南方的梅花,误以为它是腊月前的杏花先开放。
它的美无比奇特,倒映在溪水中,洁白的禽鸟飞过,仿佛在以纯洁比试芬芳。
遗憾春天来得太迟,邻居妇女们争先恐后地采摘。
我深情地驻足,期待黄昏时分,稀疏的梅影中略带一丝酸楚。
当马融吹起羌笛,那声音如同雪花般纷飞落下,更添伤感。

注释

晓窗:拂晓的窗户。
寒梅:寒冷季节开放的梅花。
吴溪:地名,可能指某个有梅花的地方。
庾岭:古代山脉名,此处借指梅花的产地。
阳和:温暖的阳光。
冰姿:形容梅花的清冷姿态。
腊前杏:冬季的杏花。
照溪:倒映在溪水中。
玉羽:比喻洁白的羽毛。
疏影:稀疏的梅树影子。
马融:东汉学者,此处借指吹笛者。
羌笛: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纷纷落如雪:形容梅花飘落的样子像雪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梅与月光交织的幽静图景。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它在严寒中的孤傲与美丽,以及它与其他植物不同的品格和香气。

"晓窗明,庭外寒梅向残月"一句,以清晨的明亮为背景,将读者的视线引入庭院之中,那里有一枝寒梅正对着渐渐消逝的月光。这种场景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接下来的"吴溪庾岭, 一枝偷把阳和泄"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特定的地域——吴溪庾岭间独自吸收着阳光与温暖。这里的"偷把"二字,传达了一种悄然之感,彷彿是梅花私下里享受着这份孤独的美好。

"冰姿素艳,自然天赋,品格真香殊常别"一句,强调了寒梅的纯洁与高雅,它不经人工雕琢,自有其超凡脱俗的一种气质和清新的香味。

而后半首则转向对话语式的表达,"奈北人、不识南枝,唤作腊前杏先发"中,诗人以轻微的哀怨之情,指出北方的人们不懂得珍惜这份南国之美,将其误认为是腊梅或早熟的杏花。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误解的无奈。

紧接着"奇绝。照溪临水,素禽飞下,玉羽琼芳斗清洁"一句,以一种赞叹的语气,再次强调了这份美丽的独特与它所处环境的和谐统一。"懊恨春来何晚,伤心邻妇争先折"则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哀愁以及对于邻近的人们急于采摘梅花的遗憾。

最后两句"多情立马,待得黄昏,疏影斜斜微酸结。恨马融、一声羌笛起处,纷纷落如雪"中,诗人在黄昏时分立于马上,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思念与不舍。而马融的一声羌笛,更是引发了一连串的回忆,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一般。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之美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既孤傲又多情的艺术形象。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落梅风/落梅

宫烟如水湿芳晨。寒梅似雪相亲。

玉楼侧畔数枝春。惹香尘。

寿阳娇面偏怜惜,妆成一面花新。

镜中重把玉纤匀。酒初醺。

形式: 词牌: 落梅风

落梅慢/落梅

带烟和雪,繁枝澹伫,谁将粉融酥滴。

疏枝冷蕊压群芳,年年常占春色。

江路溪桥谩到,袅袅风中无力。

暗香浮动冰姿,明月里,想无花比高格。

争奈光阴瞬息。动幽怨、潜生羌笛。

新花斗巧,有天然闲态,倚阑堪惜。

零乱残英片片,飞上舞筵歌席。

断肠忍泪念前期,经岁还有芳容隔。

形式: 词牌: 落梅

遍地花.妓行七小石调

元是竹林旧伴侣。去人日、偶相遇。

笑卢仝、狂怪尝茶,问子建、诗成几步。

忆去年、乞巧同欢,把琴弦、细细与说。

伤你爱四勾三,生下五男二女。

形式:

愁倚栏/春光好

冰肌玉骨精神。不风尘。昨夜窗前都折尽,忽疑君。

清泪拂拂沾巾。谁相念、折赠芳春。

羌管休吹别塞曲,有人听。

形式: 词牌: 春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