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寄兄(其一)

长剑何人倚太行,毡裘入市似驱羊。

怒降白起不仁赵,死守裴侯无负唐。

可柰昆炎焚玉石,更堪蜀险化豺狼。

紫荆犹是阶前树,风雨何时复对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乱后寄兄(其一)》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乱后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深切思考。

首联“长剑何人倚太行,毡裘入市似驱羊”,以长剑与太行山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的画面。长剑象征着力量与正义,却无人倚靠,暗示了社会秩序的崩塌;“毡裘入市”则形象地描绘了游牧民族进入农耕地区的情景,如同驱赶羊群一般,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结构的冲击。

颔联“怒降白起不仁赵,死守裴侯无负唐”,运用历史典故,对比了两个不同人物的行为。白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以残酷著称,此处暗指战争中的暴行;裴侯,可能指的是唐朝的某位忠臣,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重要性。这一联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

颈联“可奈昆炎焚玉石,更堪蜀险化豺狼”,进一步深化了对战乱破坏力的描述。“昆炎”可能是指火山爆发或大火,象征着灾难的毁灭性;“玉石”比喻珍贵的事物,被焚烧殆尽,突显了战争对美好事物的摧毁;“蜀险化豺狼”则形象地描绘了原本安宁之地因战乱而变得充满危险,比喻了社会环境的恶化。

尾联“紫荆犹是阶前树,风雨何时复对床”,以紫荆树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紫荆树在古代常被视为吉祥之树,此处寓意着家园的恢复与和谐。然而,“风雨何时复对床”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重归平静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和平的深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社会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人性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乱后寄兄(其二)

万井中原半犬羊,纵横大剑与长枪。

昼烽夜火岂虚日,左触右蛮皆战场。

丁鹤未归辽已冢,杜鹃犹在蜀堪王。

此生不识连昌乐,目送孤鸿空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赵庆之赴邠州

且莫悤悤数去程,一壶别酒为君倾。

三年簿领妨行乐,十里溪山管送迎。

湓浦芦花风里恨,渭城柳色雨中情。

三峰无复同州看,休著新诗笑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别合阳申伯福昆仲

百里相望邂逅迟,如今始得话心期。

情深堂上留髡夜,兴尽山阴防戴时。

客舍故人那用送,异乡游子不胜悲。

烟村水驿秦川路,来往邮筒好寄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子搢来韵

新年桃李似无情,回首繁华一梦惊。

点检青毡非故物,等闲倾盖昧平生。

雨中燕子还留客,风里杨花欲送行。

试听东流桥下水,向人时作断肠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