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守对友人张子华在作诗时误用典故的风趣回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展现了诗人机智幽默的一面。
首联“咳唾成诗未许攀,腹中应著绮千端”,以“咳唾成诗”形容张子华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如同唾液般自然流畅地形成诗句,而“绮千端”则比喻他腹中藏有丰富而精美的词藻,犹如织锦千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张子华的文学素养。
颔联“画蛇思巧因饶足,倚马才高肯驻鞍”,通过“画蛇添足”的故事和“倚马可待”的典故,巧妙地讽刺了张子华在创作时偶尔的过度修饰或不恰当的引用,看似精心雕琢,实则适得其反,不如简练自然。
颈联“割肉固非方朔社,蒸壶曾入老卢盘”,这里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是汉代的东方朔(方朔)以善于言辞和机智著称,二是老卢(卢仝)以茶艺闻名。诗人借此暗示张子华在处理文辞时,有时过于追求华丽或复杂,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简洁之美。
尾联“小瑕不掩千金璧,能事宁容俗眼看”,最后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尽管张子华的作品中可能有些微不足道的小瑕疵,但整体价值依然非凡,不应被世俗的眼光所局限。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认可与鼓励,同时也含蓄地指出艺术创作应当追求的是内在的美与真,而非表面的繁复与华丽。
整首诗语言诙谐,寓庄于谐,既体现了对朋友的善意批评,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