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其二)

相随阿姆住家乡,赢得聪明话短长。

无恙云山归梦里,当时岂竟弃爷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的《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失去孩子的哀悼之情。

首句“相随阿姆住家乡”,描述了孩子与母亲相伴生活的场景,温馨而平凡,为后文的离别埋下情感的伏笔。接着,“赢得聪明话短长”一句,既赞美了孩子的机智和聪慧,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交流,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温馨。

“无恙云山归梦里”,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想象,孩子虽然已逝,但他们的形象和记忆却如同云山一般,在诗人的梦境中永恒存在,给予诗人安慰和寄托。这句诗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孩子的深切怀念。

最后一句“当时岂竟弃爷娘”,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孩子的痛心和不解。在孩子生前,他们并未抛弃父母,但在生命的尽头,却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离。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也反映了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而不伤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失去孩子的悲痛,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其三)

分离数月复杭州,浪打钱唐江上舟。

一见森森寒玉立,风霜原不为儿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其四)

学字还须学读书,旅窗消遣日之馀。

何期此意先窥透,朝晚课功不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其五)

偶病谁知入肺肝,昏黄痰嗽梦难安。

饥驱我到苕溪去,待得归来岁已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其六)

气虚水肿费猜疑,起伏连番半载时。

报道沈疴消去也,菰城何幸遇天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