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启至学惭半古才不逮人虽酷好风骚而不成文字一联一咏或偶得于斐然于再于三距可投于作者然而业已思虑忍所弃捐幸冀矜其不能且念伸于知己而又以吾家何所有冠兹五章非敢望于一观庶更资于一噱渎则不告其能逭乎(其三)

吾家何所有,冬月胜袁安。

纸帐可床暖,地炉容客宽。

树头风势大,窗外雪声乾。

却念无衣者,何当度此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我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冬天比袁安还要舒适。
纸做的帐子足够温暖如床,地上炉火让空间显得宽敞。
树枝上风力强劲,窗外的雪声清晰干燥。
我想到那些没有衣物的人,何时才能度过这严寒呢。

注释

吾家:我家。
何所有:有什么特别之处。
冬月:冬天。
胜袁安:比袁安还要舒适。
纸帐:纸做的帐子。
床暖:足够温暖。
地炉:地上炉火。
容客宽:空间宽敞。
树头:树枝上。
风势大:风力强劲。
窗外:窗外。
雪声乾:雪声清晰干燥。
却念:我想到。
无衣者:没有衣物的人。
何当:何时。
度此寒:度过这严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冬日家居图景。开篇“吾家何所有,冬月胜袁安”表明诗人家的简朴,然而在严寒的冬月里,却有着比华丽的袍服更为温暖和舒适的享受。“纸帐可床暖,地炉容客宽”具体描绘了家中的温暖与舒适,纸帐替代了豪门的丝帐,而地炉则是简单却能取暖的地方。接下来的“树头风势大,窗外雪声乾”转而描写室外的严寒景象,但这并未影响到室内的温馨。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安逸中,而是“却念无衣者,何当度此寒”表现出对那些无法像自己一样享受温暖的人的关切和同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比室内外的温度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平凡乐趣的珍视,以及对处境不同之人的深刻同情。

收录诗词(90)

李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对海红花见寄之什

春风仙杏枝,条忽吹成果。

墓雨牡丹苞,凄凉飘去我。

独有海红花,一丛千万朵。

深似猩血染,香于麝脐破。

繁压玉栏霞,红烧翠鬟火。

俗呼锦被堆,又有何不可。

仆射多才情,新停济川舸。

闲绕复相思,醉袖花边亸。

吟成数十字,安安明珠颗。

鱼目辄还公,莫笑轻酬么。

形式: 古风

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其一)

牡丹灼灼看何厌,芍药夭夭种已多。

却要閒红兼閒紫,不辞侵径复又莎。

旧根今岁移才活,新笋前春出便过。

犹欠小桃花两树,夹丛争艳压枝柯。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且嘲芳景自犹窃哂何况明公敢望台慈勿尤尘渎为幸(其二)

春色融怡画不如,落花狼籍晓风馀。

流莺为尔难忘酒,迟日教侬又废书。

芳草芊芊行欲遍,垂杨袅袅折来疏。

到头别卜连园地,悔学齐婴近市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