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一)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

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

形式: 六言诗

翻译

您是否平易近人且博学多才,
王子般的清高修养,话语不多。

注释

仲君:指对方,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
岂弟:形容人和乐、平易近人。
多学:学问渊博。
王子:比喻有贵族气质的人。
清修:清高纯洁的修养。
寡言:话少,沉默寡言。
病后:经历疾病之后。
空惊:惊愕,感到惊讶。
鹤瘦:形容人消瘦如鹤。
时来:时机来临。
或:有时。
鹏骞:大鹏展翅,比喻志向远大。

鉴赏

这是一首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创作的绝句。诗中通过对两位友人仲天贶、王元直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深厚和才学交流的赞美之情。

"仲君岂弟多学"一句,以问答形式强调仲天贶的博学多才,显示出作者对其学识的钦佩。紧接着"王子清修寡言"则描绘了王元直为人清高、不苟言的君子形象,寡言意味着他的言谈举止谨慎而有分量。

第三句"病后空惊鹤瘦"通过诗人自身经历了疾病之后,再见到友人的形象,如同看到鹤在秋天变得更加消瘦,表达出对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担忧。鹤常用来比喻朋友或高洁之士,这里则是诗人对友人外貌变化的细腻描写。

末句"时来或作鹏骞"中的“鹏骞”,即大鹏展翅,象征着宏伟的抱负和远大的志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像大鹏展翅般,飞得更高、更远。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誉,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朋友未来的期望。语言简洁而不失深婉,充分体现了苏轼在文辞上的功力与情感表达的细腻。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二)

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

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三)

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

遥想扁舟京口,尚馀孤枕潮声。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四)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

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五)

为余远致殷勤,瑞草桥边老人。

红带雅宜华发,白醪光泛新春。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