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季孙赴浙东

将军好书如郤縠,文史随船三万轴。

吟诗坐啸士贾勇,不学虎头飞食肉。

念昔先君得佳句,归见儿童诧珠玉。

乖离存没偶不死,十年遇公拜还哭。

堂堂山西忠勇后,凛凛典刑在眉目。

总戎南下聊复尔,健虏黠羌要颇牧。

戈船水犀士扼虎,三江太湖浪翻屋。

丈夫为将亦不恶,寂寞扬雄老天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送刘季孙赴浙东》,诗中表现了对将军才华横溢和学问渊博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英雄将领的怀念之情。

“将军好书如郤縠,文史随船三万轴。”这两句描写将军刘季孙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博学多才,随身携带着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就像是在他周围形成了一道道光辉灿烂的气场。这里的“郤縠”是指古代用来装订书籍的丝线,而将军所拥有的书籍之多,简直可以与古人装订书籍时使用的丝缕相比。

“吟诗坐啸士贾勇,不学虎头飞食肉。”这两句则描写刘季孙即使在吟诵诗文时,也能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不屑与世俗之物为伍的高洁气质。这里的“吟诗坐啸”形象生动,展现了他文学才华横溢的一面;而“士贾勇”则突显其英勇无畏的武将风范;“不学虎头飞食肉”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高洁品格,不像那些只知猛扑食肉、缺乏文化修养的粗暴之徒。

接下来的几句,“念昔先君得佳句,归见儿童诧珠玉。乖离存没偶不死,十年遇公拜还哭。”表达了诗人对刘季孙此次赴任浙东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他过去才华横溢、令人赞叹的一种怀念之情。这里的“先君”可能指的是刘季孙在军中的前辈或上级,而“佳句”则是这些前辈留下的诗文佳作;“儿童诧珠玉”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诗文被后人传颂、如同珍珠宝玉一般;“乖离存没偶不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尽管时间流逝,但在记忆中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依然生动;“十年遇公拜还哭”则是诗人在十年后再次相遇时,不禁涌起泪水。

“堂堂山西忠勇后,凛凛典刑在眉目。”这里描绘的是刘季孙的英武形象,他如同山西的一位忠诚且勇敢的将领,其威严和权威就像是刻在他脸上的线条一样清晰可见。

最后,“总戎南下聊复尔,健虏黠羌要颇牧。”则表达了诗人对刘季孙即将南征的期待与祝愿。这里的“总戎”指的是统领军队,“南下”则是指军队南下的行动;“健虏黠羌”形容敌人的凶猛和狡猾,而“要颇牧”则意味着刘季孙能够制服这些敌人,确保边疆的安全。

整首诗通过对刘季孙才华、品格及英武形象的高度赞扬,以及对他赴任浙东的依依惜别和期待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高远的理想。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送刘季孙守隰州

君家将军本缝掖,叱咤西摧贺兰石。

一时成败何足论,要使英名垂竹帛。

到君奇骨尚虎头,白须千骑守边州。

插架万签供记览,探囊五字擅风流。

大河之东士精勇,日饮不妨飞猎鞚。

五更吹角建牙旗,万马合围行酒瓮。

朝裘风劲黑貂暖,夜帷雪满青毡重。

乐哉闭口莫言兵,虽有颇牧谁能用。

形式: 古风

送吕安礼

吕子有奇气,少年事诗书。

不肯衣逢掖,而随市井儒。

白纻霜雪袍,朱缨贯金殳。

大醉必走马,长呼挽雕弧。

兴罢有馀欢,清歌倚箫竽。

春风动狂思,夜席拥妖姝。

群儿傍笑之,谓子脱捡拘。

而我独知子,壮兹真丈夫。

屑屑五斗米,其重无锱铢。

何为爱琐屑,妄自苦其躯。

子亦爱我拙,相逢每踌躇。

论诗夜斋静,秀气出璠玙。

远官无与欢,见君心独娱。

如何忽告别,决去如惊凫。

矫矫黄鹄姿,枳棘非所居。

清明择士日,子岂久泥涂。

送别动苦怀,乖离感羁孤。

搔首岁暮天,诗成悲有馀。

形式: 古风

送吕际秀才南归

咽咽幽谷泉,萧萧秋竹风。

岂不爱孤洁,但伤愁且穷。

吕子南国秀,沧溟贮其胸。

出试辄不偶,低头避儿童。

离家五千里,客饭苦不丰。

冷落卧寒斋,苦吟和秋虫。

昨者投我诗,九叹阅未终。

欲知作者心,但视读者容。

文章出贫贱,此事今古同。

但愿子富贵,不愿文日工。

今日告我别,出门若惊鸿。

各在天一方,何当复相逢。

形式: 古风

送孙志康赴高阳

三觞草草岂足饮,聊具数刻留君欢。

年来故友半零落,每念及此伤肺肝。

淮阳穷栖幸见子,胸中郁结为少宽。

奈何舍我去不顾,薄宦谋食何艰难。

陈郊穷秋苦雨霁,积雨未受短日乾。

念君匹马走坡坂,蒙犯霜雪勤征鞍。

吾遭坎壈皆自取,之燕何得南其辕。

虽然男子岂常尔,且复养此凌云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