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卢沄的《夜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画面。首句“清露湿衣袂”,以清冷的露水打湿衣裳,渲染出夜晚的清凉和寂静。接着,“空庭夜正深”进一步强调了庭院的空旷与深夜的深度,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虫声缘砌久”写出了虫鸣声在寂静的夜里沿着台阶回荡,时间似乎随着这声音变得漫长。萤火“落墙阴”,则以微弱的光亮点缀着暗淡的墙角,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诗人在此时回忆起童年往事,“静忆为童事”,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悲生向老心”,诗人内心涌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他以孤独的疑问作结:“谁堪共明月,坐听美人琴?”表达了在这样的月夜,无人能共享这份宁静,只能独自聆听美人的琴音,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深深思考,以及对人生孤独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