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刑部员外郎王存敬省祖

风飘飘,绶若若,游子东归乐复乐。

桃花流水思天台,季父有书夜到来。

我今不去胡为哉。

世上何人年百岁,天厚吾人岂无意。

从今百岁又几何,来日苦少去日多。

假令就有黄金百,已去光阴谁买得。

百岁千金买不回,一日三公换应直。

白玉为浆麟作脯,子拜父前父拜祖。

邻人拥满墙头看,何用长安为好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送刑部员外郎王存敬省祖》。诗中描绘了游子东归的喜悦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句“风飘飘,绶若若”,以自然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轻盈、自由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即将踏上归途的心情。接着,“游子东归乐复乐”表达了游子对回家的期待和喜悦,这种情感在诗中贯穿始终。

“桃花流水思天台,季父有书夜到来”两句,运用了桃花、流水、天台等意象,以及夜晚收到家信的情景,既渲染了春天的美好,也寄托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这里不仅有对家乡的向往,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我今不去胡为哉”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矛盾,既有对当前生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世上何人年百岁,天厚吾人岂无意”则提出了对长寿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从今百岁又几何,来日苦少去日多”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来日”与“去日”的数量,强调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假令就有黄金百,已去光阴谁买得”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价值的认识,即使拥有再多财富也无法挽回逝去的时间,突出了时间不可逆的特性。

最后,“百岁千金买不回,一日三公换应直”强调了时间的无价,即使是高官厚禄也无法换取失去的时间。通过对比“百岁”与“一日”的价值,诗人再次强调了时间的珍贵。

“白玉为浆麟作脯,子拜父前父拜祖”这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尊老爱幼、家族和谐的场景,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庭伦理观念。

“邻人拥满墙头看,何用长安为好官”则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表达了对追求官位的功利行为的批判,强调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家庭和亲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生命、时间、家庭伦理等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袁进士翱纂修

杏花才见曲江春,珥笔还看被命新。

江上故人唯有子,周南外史岂无人。

多方采问劳行李,当局编摩愧后薪。

莫向云间久留滞,过家张翰不缘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石邦彦知汜水

春雨南宫夜,双珠得并收。

科名夸大宋,茂宰说中孚。

亦县前朝事,清河近日讴。

折腰君莫厌,凫舄岂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谢尚书挽词

长啸乾坤内,如公复几人。

科名皆自郐,文字本先秦。

海内瞻丰采,朝端惜老臣。

履声依北斗,庙貌填南闽。

发为忧民种,家从入仕贫。

人方起安石,帝欲畀衡钧。

国计吁前箸,工虞鄙算缗。

忽为箕尾客,昔忝鹿鸣宾。

传授曾期质,褒扬却愧诜。

平生怀旧泪,不敢污车茵。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李士钦祭淮渎

相门馀旧业,使命属明禋。

典礼书三望,文章睹一新。

拜回桐柏暮,行处杏花春。

归路恩光满,南阳有近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