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怨诗行》是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思念与忧虑。
首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满几席”以明月映照高楼,光影洒满桌案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上有愁思人,当窗三叹息”,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内心充满愁绪的女子,她站在窗前,对着月光,连声叹息,表达了她对远方游子的深深挂念和无奈。
“叹息知为谁,无乃荡子妻?”这一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暗示了女子的身份可能是一位等待丈夫归来的荡子之妻,她的担忧和焦虑溢于言表。接下来,“日月递弦望,荡子胡不归”,表达了对丈夫长久未归的不解和期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时间的流逝似乎更加剧了她的等待与不安。
“上山采蕨薇,下山恒苦饥”,通过女子想象中丈夫的劳作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她对丈夫生活状况的关心和担忧。山间采食的艰辛与饥饿,与她内心的煎熬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她对丈夫的深情与牵挂。
“中心独徊徨,离忧当告谁?”这一句直接抒发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她独自徘徊,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忧伤,却无人可以倾诉。最后,“胶漆有时解,琴瑟有时垂。顾为身上衵,展转在君怀”,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与期待,即使时光流转,情感的纽带不会轻易断裂,她愿意等待,直到与爱人重逢。
“勿以寒暑易,而忌敝絮襟。勿以贵贱故,而忘昔日心。”这两句则以劝慰的口吻,提醒人们不应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内心的情感,无论贫富贵贱,都应珍惜并坚守最初的承诺与心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与忧虑,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