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颜虽掩马嵬尘,冤气和烟锁渭津。
蝉鬓不随銮驾去,至今空感往来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的悲凉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对过往事件的回忆,抒发了深沉的哀思。诗人以"玉颜虽掩马嵬尘"开篇,意指美好的面容被战争的尘埃所掩盖,这里的“玉颜”象征着美好而纯洁的事物,而“马嵬尘”则是历史上的一个事件——唐玄宗李隆基为逃避安史之乱,而匆忙离开长安,途中在马嵬驿发生了生灵涂炭的悲剧。这里诗人没有直接提及这段历史,但通过"掩"字传达了一种被遮盖、遗忘的情感。
接着“冤气和烟锁渭津”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冤气”指的是不平之气,即对过去某些不公正事件的愤懑,而“和烟锁渭津”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怨气在空中缭绕,就像烟雾一样笼罩着河流(渭津),无法散去,给人一种压抑与沉重的感觉。
第三句“蝉鬓不随銮驾去”用蝉蜕比喻那些死难者灵魂未能超脱尘世的苦楚。“蝉鬓”是古代对死者的形象描绘,指的是人死后的灵魂像夏天蝉蜕一样悬挂在枝头,而“銮驾”则是皇帝车马的美称,这里暗示着历史事件中那些无辜者随王朝兴亡而去,但他们的灵魂并未随之离去,留下了永恒的哀愁。
最后一句"至今空感往来人"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事物的深切感怀。这里的“至今”说明时间已久,但那种悲凉与怅惘之情仍旧在心头萦绕。“空感”是指内心的凄楚感觉,而“往来人”则是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走过的人们,他们的形迹虽已不再,但留下的情感却如影随形,久久不能散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深刻的历史哀思和个人的悲凉心境。
不详
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青山长在境长新,寂寞持竿一水滨。
及得王师身已老,不知辛苦为何人。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满西园月满池,笙歌摇曳画船移。
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