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一)斩丁公

官季布,斩丁公,帝王识见原不同。

死我者生生我死,人臣大义可知矣。

彭城城西短兵接,两贤相厄事已急。

刘项兴亡虽定数,此机坐失嗟何及。

斩丁公,丁公固当斩,转思项伯心尤险。

鸿门一自释沛公,落日乌江气愁惨。吁嗟乎!

项伯犹封射阳侯,丁公之罪宜未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一)斩丁公》通过对《史记》中关于刘邦斩杀丁公和项羽赦免项伯的故事的评述,表达了对帝王决策与臣子忠诚的深度思考。诗中首先指出,刘邦对待丁公的严厉与项羽对待项伯的宽容形成对比,显示出帝王对于生死掌控的不同见识。接着,诗人通过“彭城城西短兵接”描绘了当时的紧张局势,强调了两人的命运转折点。

诗中提到“死我者生生我死”,暗示了丁公的死并非偶然,而是出于维护君主利益的大义。然而,项伯的背叛行为同样危险,但最终被项羽宽恕,这引发了诗人对项伯结局的感慨:“鸿门一自释沛公,落日乌江气愁惨。”这里暗指项羽的仁慈可能成为他失败的因素。

最后,诗人感叹道:“吁嗟乎!项伯犹封射阳侯,丁公之罪宜未减。”表达了对丁公未能得到公正评价的惋惜,认为尽管丁公有罪,但项伯的背叛行为更甚,因此丁公的罪过不应被忽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忠诚、背叛与帝王决策之间的复杂关系,寓言性强,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二)柏人县

高祖平生好谩骂,张王执礼身愈下。

贯高赵午尔何人,负气乃欲臣弑君。

柏人县中贼暗伏,上过心动不肯宿。

怨家告变王逮捕,自刭终何补。

贯高榜笞无完肤,王事幸白王已污。

自谓吾王孱王也,不知孱王真长者。

淮阴彭越尽强王,或杀或醢皆灭亡。

高祖之德不可负,孱王几被公等误。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三)骑昌项

怪事咄咄笑千古,骑项问我何如主。

而公慢侮自昔然,溲溺往往污儒冠。

骑周昌项何足言,膝上日拥如花貌。

欲易太子谁敢道,臣昌期期不奉诏。

吕后侧耳听东厢,感激何以醢周昌。

君不见,赵尧画策周昌往,忠臣已作戚氏党。

使者三反王不行,臣口虽屹项则强。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四)橐中装

橐中值千金,膝下有五男。

五男平分各二百,往来过食俨如客。

极欲须以十日期,汝等无慁而公为。

丈夫处世如逆旅,握算持筹勿乃苦。

百金宝剑聊随身,陆生落落真达人。

君不见,马上英雄识更远,当年并不事生产。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五)脱虎口

言盗受上赏,言反蒙显诛。

二世昏庸不足论,先生之言何太谀。

仓黄亡命出关走,今日几难脱虎口。

刘项交驰斗五年,流离转徙亦可怜。

先生所事且十主,委蛇委蛇又何补。

君不见,儒冠儒服帝所嗔,短衣楚制聊逢君。

当年尚欲脱虎口,此日安敢披龙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