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恒的《答韬庵击竹山房见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首句“雨洗花阶露洗苔”以雨后的清新景象起笔,花阶洁净,苔藓润泽,展现了山居环境的幽雅。次句“正当新月照经台”点明时间,新月映照着佛寺的经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禅意氛围。
接下来,“山高岂定留三宿,地好何妨住百回”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留连忘返之情,暗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诗人认为,即使山高路遥,只要有美景,就值得多次停留;即使朋友稀少,只要志同道合,也能成为知己。
“胜友世间非苟得,奇峰天际忽飞来”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自然景色的惊喜,非寻常之交,如奇峰突现,令人欣喜。最后一句“知君竹里门常闭,不是寻诗总不开”则揭示了诗人生活的恬淡与专注,常常闭门谢客,专心于诗文创作,只有真正寻找诗意的人才会敲开他的竹篱小门。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寓言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