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楼.明月楼,元时赵氏建,子昂题诗: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住迹已难成,胜事犹能说。

只为王孙两句诗,今古留明月。金斝亦寻常。

彩笔真奇绝。如此楼台岂一家,寂寂都灰灭。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百尺楼”或“明月楼”的建筑,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赵氏家族所建。诗人黄之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座楼阁在时间长河中的独特魅力与永恒价值。

“住迹已难成,胜事犹能说”,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视角,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这里的“住迹”可能指的是楼阁的存在痕迹,而“胜事”则指那些曾经在楼中发生的美好事件。尽管岁月流转,这些美好的记忆却依然能够被后人传颂。

“只为王孙两句诗,今古留明月”,这一句巧妙地将楼阁的历史与文学艺术相联结。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称谓,这里借指赵氏家族及其后代。两句诗不仅为楼阁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让明月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象征着永恒与不朽。

“金斝亦寻常,彩笔真奇绝”,通过对比“金斝”(古代饮酒器)的平凡与“彩笔”(形容文采斐然的笔墨)的非凡,进一步强调了文学艺术在楼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彩笔的“奇绝”不仅体现在文字本身,更在于它赋予了楼阁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价值。

“如此楼台岂一家,寂寂都灰灭”,最后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楼阁及其背后文化的深刻思考。在时间的洪流中,任何事物都无法独存于世,但通过文化和艺术的传承,楼台虽已灰飞烟灭,其精神和价值却得以永存。

整首诗通过对“百尺楼”或“明月楼”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典建筑与文学艺术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收录诗词(3)

黄之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贺元士侄新婚

香风一夜催云辂。吹下嫦娥饮仙露。宫烛两行新。

风流赋洛神。同心私自绾。罗帕含香暖。

裙鸟绣双双。箫声引凤凰。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南乡子.村望

恰值暮春天。暖气侵人懒着绵。

独倚画楼无任事,花前。捲幔青青草色连。

隔岸酒旗偏。半枕垂杨半枕烟。

遥望夕阳红处也,桥边。无数行人争渡喧。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鹊桥仙

无聊无赖,多情多态。倚遍栏杆无奈。

不胜力怯薄罗裳,还疑是、风飘绣带。

蝶欺花落,柳偿莺债。多少伤心事在。

卜桃锦覆合欢床,私倩婢、轻轻遮盖。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瑞鹤仙

猩红小印品。细认来、模糊字儿不整。风劲绣床冷。

只错刀闲剪,暗消腻粉。

软雨斜阳,鸾鹤飞、辘轳金井。

闭重帘、关住离愁,桐影教人立尽。深省。

红叶欺霜,黄花迎露,九秋佳景。常数归期。

暗卜金钱无准。

细沉吟、只顾时时刻刻,窗外枕前低问。

怪连朝、夜长梦短,人远天涯近。

形式: 词牌: 瑞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