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
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这段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所作,摘自其《七十九吟十首》中的第三首。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权力变迁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情绪。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
这里的“凤”与“虎”分别象征着君子与英雄,通常而言,它们应当守护朝廷的尊贵与权威。但在这句诗中,“凤”已然飞落,意味着正直之士不再被重用;“虎”也不复存在,表明英雄无处容身。九重门是皇宫的代称,这里指出皇帝周围空有高墙深院,却失去了真正守护者。
"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拔茅”和“起蕝”都是比喻,一般用于形容人事变动,如同草木的生长变化一样不可预测。在这里,“拔茅”意味着仕途顺利,初时还以为是好事;而“起蕝”则是在皇帝权威之下方知晓到真正的尊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政变迁的无常和自己的仕途经历所带来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流露出一种政治失意与个人的无力感。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官场上英雄末路、正直之士被弃的凄凉图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对于权力游戏的冷静观察和内心的悲哀。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仕宦端平甲子岁,结局景定壬戌年。
有北窗凉来枕畔,无南风尘傍扇边。
阅世桑田变海波,谩存铜狄共谁摩。
钓璜岁日明年是,驰隙光阴一霎过。
樵子俄从间路回,因言溪谷响如雷。
分明雨怕城中去,只隔前峰不过来。
海激天翻电雹嗔,苍松十丈劈为薪。
须臾龙卷它山去,误杀田头望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