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破琴行》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描绘一把破琴的现状和历史,表达了对古琴艺术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真正知音的渴望。
首句“轸折徽残弦索乱”,生动地描绘了破琴的状态:琴轸断裂,徽位残缺,琴弦杂乱无章,整个画面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荒凉感。接着,“贴壁缘空暗尘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荒废,墙壁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无人问津。
“历声爆得黑髹皴,蛇腹庚庚成百断”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琴面的磨损和裂痕,如同蛇腹般蜿蜒曲折,裂痕密布,暗示了这把琴经历了无数的岁月和使用。接下来,“爨痕孰辨赝与真,古已往矣思古人”则表达了对古琴真伪的困惑,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似乎在询问: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古琴?
“木虽就槁声不槁,老龙弗吟谁解听”这两句,将破琴与老龙相提并论,强调了声音的力量,即使琴身已经枯萎,但其发出的声音依然充满生命力,就像老龙的吟唱,只有真正的知音才能理解。这里蕴含了对古琴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能够欣赏和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人的渴望。
“得时郑卫嘈杂鸣,泯默韶頀瘖咸英”则对比了当时流行的音乐(郑卫之音)与古代经典音乐(韶頀之音),表达了对传统音乐的推崇,认为它们更具有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南风不竞愠若酲,林林俚耳安知此”指出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追求通俗易懂的音乐,而忽视了高雅的传统音乐,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无奈。
最后,“寰天满地浮俗子,还我知音子钟子”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知音的呼唤,希望在芸芸众生中能找到能够理解和欣赏古琴艺术的人,如同古代的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整首诗通过对破琴的描绘,展现了对古琴艺术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真正知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