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述事十首(其二)

十羊烦九牧,自古贻笑嗤。

任贤苟不贰,焉用多人为。

师行仰供给,州县方告疲。

差徭逮所历,添官有权宜。

柰何乘此势,争先植其私。

百司并效尤,货贿从横飞。

列坐隘公堂,号令纷披离。

名称到舆隶,混杂无尊卑。

正官反差出,道路不停驰。

徇禄积日月,官吏之所希。

此辈欲何求,朘剥图身肥。

世皇一宇宙,四海均惠慈。

盗贼乘间发,咎实由官司。

云胡未悔祸,救焚用膏脂。

姻娅遂连茹,公介弃草茨。

农郊日增垒,良民死无期。

天关深虎豹,欲语当因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感时述事十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深深忧虑和批判。诗中以“十羊烦九牧”起兴,讽刺了冗官现象,指出过多官员导致管理混乱,资源浪费。诗人批评了那些任人唯亲、滥用职权、加重百姓负担的行为,强调了公正治理的重要性。

“师行仰供给,州县方告疲”揭示了地方官员的疲惫不堪,而“差徭逮所历,添官有权宜”则揭露了官僚阶层的私自扩张和贪腐。接下来,诗人痛斥了官场风气败坏,贿赂盛行,秩序混乱,连下级官吏也失去了应有的尊卑。

“正官反差出,道路不停驰”揭示了官职倒置,官员忙于奔竞,不顾民生。诗人感慨,这些官员日积月累地追求个人利益,导致社会动荡,农民田地被侵占,无辜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诗人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质问为何未能及时纠正这种局面,呼吁改变现状,拯救黎民。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远,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官场腐败和民生疾苦。

收录诗词(1585)

刘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 生卒年: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感时述事十首(其三)

先王制民产,曷分兵与农。

三时事耕稼,阅武在严冬。

乱略齐愤疾,战伐厥有庸。

那令异编籍,自使殊心胸。

坐食不知恩,怙势含威凶。

将官用世袭,生长值时雍。岂惟昧韬略,且不习击?。

悍卒等骄子,有令亦无从。

跳踉恣豪横,鼓气陵愚惷。

所以丧纪律,安能当贼锋。

崩腾去部曲,蚁合寻归踪。

时方务姑息,枉法称宽容。

宁知养豺虎,反噬中自钟。

国家立制度,恃此为垣墉。

积弊有根源,终成肠肺痈。

何由复古道,一视均尧封。

形式: 古风

感时述事十首(其四)

豢狗不噬禦,星驰募民兵。

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

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

譬彼原上草,自死还自生。

安知徇大义,捐命为父兄。

利财来应召,早怀逃窜情。

出门即剽掠,所过沸如羹。

总戎无节制,颠倒迷章程。

威权付便嬖,赏罚昧公平。

饥寒莫与恤,锐挫怨乃萌。

见贼不须多,奔溃土瓦倾。

旌旗委曲野,鸟雀噪空营。

将军与左右,相顾目但瞠。

此事巳习惯,智巧莫能争。

庙堂忽远算,胸次猜疑并。

岂乏计策士,用之非至诚。

德威两不立,何以御群氓。

慷慨思古人,恻怆泪沾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时述事十首(其五)

古人有战伐,诛暴以安民。

今人尚杀戮,无问豺与麟。

滥官舞国法,致乱有其因。

何为昧自反,一体含怒瞋。

斩艾若草芥,虏掠无涯津。

况乃多横敛,殃祸动辄臻。

人情各畏死,谁能坐捐身。

所以生念虑,啸聚依荆榛。

暴寡惮强梁,官政惟因循。

将帅各有心,邈若越与秦。

迁延相顾望,退托文移频。

坐食挫戎机,养虺交蛇鳞。

遂令耕桑子,尽化为顽嚚。

大权付非类,重以贻笑颦。

鼠璞方取贵,和璧非所珍。

但恐胥及溺,是用怀悲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感时述事十首(其六)

五溪旧三苗,蛇蚓相杂处。

其人近禽兽,巢穴依险阻。

起居任情欲,斗狠竞爪距。

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

所以称为凶,分北劳舜禹。

先朝慎羁縻,罔俾来中土。

胡为倏而至,驰骤如风雨。

见贼但趑趄,逢民辄俘虏。

腰缠皆金银,衣被俱绣组。

所过恶少年,改服投其伍。

农家劫掠尽,何人种禾黍。

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

任将匪能贤,败衄乃自取。

奇材何代无,推诚即心膂。

谁哉倡此计,延寇入堂宇。

割鼻救眼睛,于身竟奚补。

浙西耕桑地,百载安生聚。

自从甲兵兴,徵敛空轴杼。

疲氓真可怜,忍令饲豺虎。

追忆至元年,忧来伤肺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