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再住时。

积翠莺花供秀润,上阳风月助新奇。

凤凰楼观云中看,道德园林枕上窥。

不负太平吟笑事,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吟诗,而是因为他在天津居住期间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热爱。
在这里,翠绿的山色和盛开的花朵为他的创作增添了秀美和滋润,上阳的风月又为他的灵感提供了新奇的元素。
他站在凤凰楼上,如在云端欣赏美景,夜晚则在道德园林的梦中探寻诗意。
他不辜负这太平盛世,享受着吟诗作赋的乐趣,欧阳修确实不是仅仅因为爱好才吟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爱吟诗:热爱写诗。
天津:可能是指欧阳修曾居住的地方,具体地名需查阅史实。
再住时:再次居住期间。
积翠:形容山色翠绿。
莺花:莺鸟和花朵。
秀润:秀美滋润。
上阳:古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廷。
风月:自然景色,也指美好的时光。
凤凰楼:古代建筑,常用于观赏风景。
道德园林:寓意高尚品德的园林。
枕上窥:躺在床上想象或回忆。
太平:社会安定,国泰民安。
吟笑事:吟诗作乐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十一)》,邵雍以诗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对艺术的热爱。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非单纯为了吟咏而写诗,而是出于内心的喜好和生活体验。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他寓居天津时的环境,积翠的山色与莺花相映,上阳的风月增添诗情画意,展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凤凰楼观云中看,道德园林枕上窥”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他在凤凰楼中俯瞰云海,夜晚则在道德园林的梦境中探寻智慧。最后两句“不负太平吟笑事,尧夫非是爱吟诗”呼应开头,强调在太平盛世中,吟诗作乐不仅是个人爱好,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对社会安定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体现了邵雍的儒雅风度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六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重惜时。

西晋浮誇时可叹,南梁崇尚事堪悲。

仲尼岂欲轻辞鲁,孟子何尝便去齐。

仪凤不来人老去,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二十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试笔时。

以至死生犹处了,自馀荣辱可知之。

适居堂上行堂上,或在水湄言水湄。

不止省心兼省力,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三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有愧时。

空受半来天下拜,却无些子自家为。

心能尽处我自慰,力不周时人亦知。

只恨一般言未得,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三十)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对酒时。

处世虽无一分善,行身误有四方知。

大凡观物须生意,既若成章必见辞。

诗者志之所之也,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