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晏起》,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沈周以画名世,但此诗却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诗中描绘了雨后湖田与村庄的景象,反映出诗人生活的简朴和对贫困的淡然态度。
首句“水漫湖田雨漫村”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充盈,淹没田野和村落的画面,暗示了生活的艰难。然而,面对困境,“家贫只好不开门”,诗人选择闭门不出,表现出一种坚韧和自省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诗书衣食外无德,天地君亲中是恩”,强调了读书学习和基本生活之外,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对天地自然和国家父母的感恩之情。诗人认为,真正的德行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物质的追求。
“马失未须论得失,楚存何可卜亡存”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即使面临挫折,也不应过于执着于得失,因为国家的存亡更难以预料,提醒人们要保持豁达和明智。
最后两句“百千世故都休问,且把心耕教子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看淡,决定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教育下一代,希望他们能明白生活的真谛,传承美德。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沈周的处世哲学和教育理念,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