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景象。首句“竹锁茅庵野水边”,以“锁”字生动地表现了竹林围绕着简朴的茅庵,与潺潺流水相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自然的氛围。接着,“松篁满地获茶烟”一句,通过“满地”和“获茶烟”的描绘,展现了松树和竹子遍布的地面,以及茶树在烟雾缭绕中的生机勃勃,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三千法界元非远,五百声闻别有缘”两句,运用佛教术语,表达了佛法的广大与深邃,以及修行者与佛法之间的独特联系,暗示了庵内可能住着一位深谙佛法的高僧。
“断碣卧云疏雨里,香台横草落花前”描绘了庵内或庵外的环境,断碑在云雾和稀疏的雨中显得格外孤寂,香台则横跨在杂草和落花之间,既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也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最后,“山人自證无生诀,不学空门五味禅”两句,点明了庵内居住者的身份——一位追求内心平静、证悟佛法的山人,并强调他不拘泥于传统的佛教教义,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领悟,找到了内心的真正平静与解脱之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山中庵堂的独特魅力,以及居住其中的修行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