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劝人(其六)》由唐代的义存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迷障,追求内心的清明与智慧。
“人人尽有乾坤眼”,开篇即点明了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宇宙真理与智慧的眼睛,强调了人类内在的潜能与觉醒的可能性。“莫随妄境颠倒窥”,紧随其后,告诫人们不要被外界的虚幻表象所迷惑,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洞察事物的本质。
“恒沙国土总吞尽”,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宇宙间的广阔与丰富比作无边无际的恒沙国土,强调了宇宙的浩瀚与复杂。同时,“吞尽”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个体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理解,仿佛能包容一切知识与智慧。
“吞尽不我何旨旨”,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经历了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理解之后,诗人提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吞尽不我何旨旨”。这里的“不我何旨旨”可以理解为,无论宇宙间有多少知识与智慧,最终都归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再寻求外在的肯定或赞誉。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深刻领悟,即真正的智慧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觉醒与自我认知,而非外界的评价或物质的积累。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内心的觉醒与智慧的追求,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索宇宙真理,最终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