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乡村农忙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村南俗不好荒嬉”,开篇点出村庄南部的村民不喜游荡,而是勤于劳作。接着“东作孜孜恐后时”进一步强调了农民们在春耕时的勤奋与紧迫感,生怕错过农事的最佳时机。通过“黄犊耕云春起早,绿蓑披雨夜归迟”这两句,诗人细腻地刻画了农夫们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情景,黄牛在晨曦中耕作,农夫则在雨夜披蓑而归,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冠昏有节家常给,赋税无逋吏到稀”两句,展现了当地社会秩序井然,家家户户按部就班地生活,同时官府对农民的征税管理较为宽松,官员较少干涉百姓生活,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过客相逢莫相笑,遗安一念少人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敬意和对他们内心愿望的理解。即使是在外的过客相遇,也不应嘲笑他们的辛劳,因为这种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农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农村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