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记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昔日英勇的嫖姚将军在月光下守护羌族,如今这月光映照着他斑白的双鬓。
曾经的青冢再无亲人的回归,只有家书记录着远方荒漠的累累白骨。
历经百战,遍体鳞伤,他在沙漠中留下痕迹,心中思乡之情如秋水般清澈。
汉朝的都城期待着破镜重圆的时刻,然而万里之外的胡尘阻隔了团圆的视线。
穿越沙漠,迎着北风,边疆的号角声在傍晚响起,如同青色耳环在风中摇曳。
在陇上,冷冽的秋风吹过,刀光闪烁,不知何时能斩断匈奴的臂膀。

注释

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
青冢:王昭君墓。
锦书:家书。
金疮:战争创伤。
沙碛:沙漠。
秋碧:秋天的碧空。
汉城:指长安。
胡尘:胡人之地的尘土。
婵娟:月亮。
朔风:北方的寒风。
边笳:边疆的号角。
青珥:青色耳环。
陇上:甘肃西部地区。
霜色刀:形容刀光如霜。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将士的壮志未酬与对国家的深沉忧虑。首句"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以时间的流转反映了岁月的沧桑和个人的衰老,从中可见作者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接着"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记穷荒骨"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牺牲,这些英雄们为了边疆的安宁献出了生命,只留下一段历史的记录和尘封的回忆。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则写出了战争给将士们身心带来的创伤,以及他们对家乡深切的思念。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心中仍旧怀揣着故土的温暖。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中的"破镜"暗喻国家的分裂与战乱,而"胡尘万里"则形象地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民族间的隔阂。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中,"度碛"二字展示了将士们跋涉于戈壁之上、战事频仍的艰辛生活,而"边笳"则是边塞特有的乐器,这里用以表达将士们即便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也渴望有一丝文化的慰藉。

最后,"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写出了将士们对敌人的憎恨和对胜利的渴望。"陇上"指的是关中一带,而"横吹霜色刀"则是将士们手中的武器,象征着他们的英勇与坚定;而"匈奴臂"则是战争目标的具体化身,反映出将士们对敌人的强烈斗志和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展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将士们的坚韧不拔,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民族情怀。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早发始兴

云里山已曙,舟中火初爇。

绿浦待行桡,玄猿催落月。

沿流信多美,况复秋风发。挂席借前期,晨鸡莫嘲?。

形式: 古风

有所思

欲唱玄云曲,知音复谁是。

采掇情未来,临池画春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

蜀王殿上华筵开,五云歌从天上来。

满堂罗绮悄无语,喉音止驻云裴回。

管弦金石还依转,不随歌出灵和殿。

白云飘飖席上闻,贯珠历历声中见。

旧样钗篦浅澹衣,元和梳洗青黛眉。

低丛小鬓腻䰀鬌,碧牙镂掌山参差。

曲终暂起更衣过,还向南行座头坐。

低眉欲语谢贵侯,檀脸双双泪穿破。

自言本是宫中嫔,武皇改号承恩新。

中丞御史不足比,水殿一声愁杀人。

武皇铸鼎登真箓,嫔御蒙恩免幽辱。

茂陵弓剑不得亲,嫁与卑官到西蜀。

卑官到官年未周,堂衡禄罢东西游。

蜀江水急驻不得,复此萍蓬二十秋。

今朝得侍王侯宴,不觉途中妾身贱。

愿持卮酒更唱歌,歌是伊州第三遍。

唱著右丞征戍词,更闻闺月添相思。

如今声韵尚如在,何况宫中年少时。

五云处处可怜许,明朝道向褒中去。

须臾宴罢各东西,雨散云飞莫知处。

形式: 古风

吴兴秋思二首(其一)

不是苕溪厌看月,天涯有程云树凉。

何意汀洲剩风雨,白蘋今日似潇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