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曹溶所作,名为《答林坦庵》。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首联“当年谪客喜投闲,困顿戎车又入关”描绘了诗人曾经作为贬谪之客,寻求心灵的宁静,但生活依然充满波折,再次踏入艰难的旅程。这里既有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隐含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颔联“天下可怀惟老友,生前能踏几名山”表达了诗人对真正朋友的珍视,认为在纷扰的世界中,只有老友能够理解与陪伴自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希望能在生前有机会遍历名山大川,体验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颈联“常因赤子劳心计,拟借青春拭鬓斑”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常常因为关心百姓疾苦而费尽心思,希望能够借助青春的活力来抚平岁月在他鬓角留下的痕迹。这既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深深忧虑。
尾联“别业横塘松径远,何时蜡屐访潺湲”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美好的画面。诗人想象着自己的别业位于横塘边,松树小径蜿蜒,期待着有一天能穿上木屐,探访那潺潺流水,享受宁静与自然之美。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画面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责任以及内心平静的深刻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