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惜别

玉河堤上杨花飞,玉河堤外客西归。

晚色苍苍惨别恨,东风荡荡吹征衣。

昔君从父凉州谪,回首家山邈胡越。

塞阃惊回旅梦孤,杜鹃啼破边城月。

边城月,缺复圆,月光常照玉门关。

对月空教动乡思,西陲万里何时还。

翻怀亲友司封客,生长相违重堪惜。

携琴命驾上京华,聚首开怀论畴昔。

亲情契合未云久,官舍匆匆又分手。

烟光二月蓟城春,祖饥一尊燕市酒。

行旌遥指夕阳西,驿路青山足品题。

雨霁函关吟处好,云连秦树望中迷。

我闻君子擅文武,剩有奇谋禦戎虏。

立志休同燕颔流,致身期与嫖姚伍。

他年霄汉重相逢,当时故旧欢无穷。

皇家金石赐不薄,愿言壮岁收边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李贤的《金台惜别》描绘了玉河堤畔的离别场景,杨花纷飞,客子西归,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晚色苍茫中,别恨更浓,东风吹拂着征衣,唤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人回忆起友人被贬凉州的经历,感叹家国遥远,旅途孤独,杜鹃声声,触动边城的月色。

月缺月圆,象征着时光流转,诗人期待友人早日回归,同时表达了对亲友团聚的渴望。他们相约京城,共叙旧情,短暂的相聚后又要匆匆分别,春天的烟光和燕市的酒,都成为离别的点缀。行者远去,夕阳映照,沿途山水皆成诗画。诗人赞美友人才华出众,期望他能以文武之才为国家御敌建功,立下赫赫战功。

最后,诗人祝愿友人在未来能再会霄汉,共享荣光,期待他在壮年时期为国家收复边疆,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哀愁,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英雄的赞美。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梦萱堂

儿生三岁母即亡,母心恋儿魂悲伤。

儿在童蒙浑不觉,母魂恻恻时护防。

日居月诸儿渐长,始有知觉动思想。

愀然问爷母不存,涕泗潸然心惚恍。

母有魂,儿有身,幽明无路得相亲。

母向梦中见儿语,儿初不识母酸辛。

觉来问爷惊所见,儿说形容爷与辨。

衣裳总是没时穿,音容不异存日恋。

儿知是母顿欲绝,五内崩摧泪成血。

毁形便若初丧时,饘粥一御哀情切。

嗟哉卫氏孝且纯,古有曾参亦可伦。

天性由来非矫作,风俗如此宁不淳。

人生何幸父母存,恬不为养独何心。

视此安能不汗恧,抚卷因成孝子吟。

形式: 古风

题丘氏节孝传

丘家姑嫂美且烈,遭危赴水情默默。

舍母弃夫非获已,不死必为凶寇得。

呜呼此情真可哀,悲风为尔从天来。

苕溪之水清见底,玉骨沈处无纤埃。

姑嫂捐生身既洁,母往投之将共绝。

儿心苍惶急救母,负之出水声哽咽。

母既苏兮儿在边,一门孝节良兼全。

群凶相顾咸惊愕,弃而去之心茫然。

世上非无颜色好,节义不全何足道。

独羡丘家姑嫂心,坚如金石贵如宝。

峨冠博衣为丈夫,往往贪生甘就污。

若人读此三节传,面赤汗下空沾肤。

圣人扶世立名教,但使斯民存节孝。

丘氏芳名永不磨,后胤绵绵宜克肖。

我忝搢绅儒者流,此心常为天下忧。

忧见民风不复古,吁嗟丘氏谁能俦。

形式: 古风

秋夜

秋夜有馀清,耿耿不能寐。

出户凉意来,四野星河坠。

露气湿衣裳,茫茫宇宙长。

凌空不可得,归来倒书床。

记书已成念,波冷湘筠簟。

抚景役吟魂,得句还重练。

须臾天山月,一镜浑无缺。

坐落半窗明,对之心愈洁。

向来杂虑汤泼雪,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式: 古风

喜晴

天昏雨方密,悄悄幽窗寂。

就枕已成梦,雨声犹未息。

觉来气愈爽,风细木叶响。

纸窗忽已白,云净月华朗。

揽衣开双扉,深院凝清辉。

吟眸四边开,无限秋色来。

偃仰东方曙,林间鸟飞去。

回首扶桑日正红,归鸿几点散晴空。

新秋雨霁人心喜,我心亦与人心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