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使君秋日建昌闻警,得“戎”字

飞羽辽河上,移军滦水东。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计,朝看朔漠空。

但期常献馘,不敢望彤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描绘了他指挥军队在辽河与滦水之间的战斗场景。诗中充满了壮志豪情与军事谋略的交织。

首联“飞羽辽河上,移军滦水东”,开篇即以“飞羽”形容信鸽或箭矢在辽河上空疾速飞行,象征着军队迅速集结与调动。“移军”则点明了军队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战略行动。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军队行军的迅捷与紧张气氛。

颔联“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进一步描绘了军队的组织结构与战斗力。前驱即为前锋,皆由大将率领,意味着军队的先锋部队由最高级别的将领亲自指挥;“列阵尽元戎”则表明整个阵型由高级将领布设,显示出军队的严整与高度组织化。

颈联“夜出榆关计,朝看朔漠空”,描述了军队在夜晚秘密出关,执行战略计划的情景。次日清晨,当他们回望时,发现原本广阔的沙漠已显得空旷无物,暗示了敌人的溃败或隐匿,同时也反映了军队行动的高效与突然性。

尾联“但期常献馘,不敢望彤弓”,表达了对胜利的期待与对荣誉的谦逊态度。其中,“献馘”指战争中斩首献功,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庆祝胜利的方式;“彤弓”则是古代帝王赐予有功之臣的红色弓,象征极高的荣誉。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又体现了军人对于荣誉的低调与谦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戚继光作为军事统帅的雄才大略,也体现了他对军队纪律与战斗力的高度自信,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与对荣誉的谦逊态度。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送文学郭建初归闽

夕阳惨澹众芳歇,木叶脱尽群山高。

一尊万里坐超忽,浮生如此亦已劳。

君来暑深去秋杪,意气自谓凌风涛。

醉挥彩笔时侧目,况复过从鞬与櫜。

青袍凋敝犹未售,古今扼腕多英髦。

幕中校艺万夫敌,衔杯出塞谁称豪!

问天天欲何为者,高阳大名遽相假!

逸态常留山简前,壮心不在少卿下。

朔风归渡延平津,何日风尘手重把?

君王更起黄金台,会见东南至天马。

形式: 古风

仙舟洞送郭建初

把酒仙舟个怆神,钓鳌君去大江滨。

白云红叶看无际,何处千峰是七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黄医官南还

少年结侠如君少,况复神楼旧业奇。

松菊满庭归正好,春鸿回首慰相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壬申除夕偶成

绝塞无烽紫气浮,一时轩盖愧同游。

使星天地看仍聚,子夜招寻醉未休。

腊尽忽惊双鬓改,北来已是六年留。

丹心不假残杯力,醉倚空庭拂剑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