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渍酒陶巾。钞诗段袄,泪红比烛还深。

浅土稽山,谁从玉海钩沈。

早将身作潇湘水,写红兰、万种愁心。

论词人、词是秋花,人是秋星。

飘飘不尽凌云意,欠勒铭碣石,颂鼎汾阳,传唱人间,惟余散水珑玲。

当年赌画旗亭壁,旧酒痕、犹在吴襟。

剩今宵、夜雨灯前,独抱牙琴。

形式:

鉴赏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樊增祥所作,词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丰富的意象。词人以渍酒陶巾、钞诗段袄的细节描绘,表达了深深的哀愁,泪水之深甚至比烛火还要明亮。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将自己比喻为潇湘水中的红兰,满含愁绪。

词人进一步将词人与词的关系比喻为秋花与秋星,暗示词人如秋花般绚烂但短暂,又如秋星般孤寂而明亮。他渴望自己的词作能像凌云壮志一样流传人间,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只能如散水般零落,唯有琴声在夜雨灯前回荡。

回忆起往昔在旗亭豪饮、挥毫泼墨的日子,那些酒痕依然留在吴地的衣襟上,增添了词人的怀旧之情。最后,词人在今宵独自抚琴,借以排遣心中的孤独与愁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纱(其一)

钿毂轻雷听未讹。雪衣初报玉人过。

深愁浅笑认梨涡。

暂解修眉今夜锁,慢回娇眼去时波。

新词分付管儿歌。

形式:

浣溪纱(其二)

雨浴新蟾茉莉香。轻衫小扇墨君堂。

九枝灯发绿荷光。

笑指星河初七近,惯禁风露五更凉。

归时分与薄罗裳。

形式:

浣溪纱(其三)

出浴仙娥画不成。断红双脸黛眉青。

烧香拜月到中庭。

方锦褥边三日麝,轻罗扇底一星萤。

夜窗还课藕花经。

形式:

鹧鸪天.东园

小辟东园学种瓜。粉墙遥带竹篱笆。

雨肥碧玉蛾眉豆,风折黄金凤爪花。

香径转,绿阴斜。堆庭苔石长须牙。

外间不识汾阳宅,道是襄阳米老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