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在孤山石泉边品茗的雅致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改火煮泠泠”,以“改火”暗示时间的更替,而“泠泠”则描绘出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坡翁梦亦灵”一句,巧妙地将苏东坡(坡翁)与泉水联系起来,仿佛泉水也承载着文人的灵性与梦想,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晓花虽满镜,夜影不移星。”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星辰,以及清晨与夜晚的不同景象。满镜的花朵象征着短暂的美好,而夜空中的星星则代表永恒的存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与自然永恒的感慨。
“疏石供茶鼎,教谁续水经。”这里以“疏石”和“茶鼎”为载体,不仅体现了品茶的雅趣,也暗含了对古代茶文化传承的思考。“续水经”则可能是指延续或记录关于水的古老知识或传说,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与向往。
最后,“每来频鉴止,同渭不同泾。”这两句诗以“鉴止”(即照镜子)为喻,表达了每次来访时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思。同时,“同渭不同泾”则巧妙地运用了地理上的比喻,渭河与泾河虽然同源,但最终流向不同,以此来象征人生的多样性和选择的重要性,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时间和自我反思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