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钟陵

龙沙江尾抱钟陵,水郭村桥晚景澄。

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省抛双旆辞荣宠,遽落丹霄起爱憎。

惆怅旧游同草露,却思恩顾一沾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龙沙江边的尽头紧邻着钟陵城,夜晚的水城村桥景色清澈。
江面映照着千里之外楚地的明月,城郭相连的渔港灯火通明。
离开繁华之地抛下荣耀,突然间在高天之上因爱恨而起波澜。
心中充满惆怅,回忆起旧日游历如同草上露珠,怀念起恩情眷顾的心情涌上心头。

注释

龙沙江:江名,可能位于中国南方。
钟陵:古代地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水郭:临水的城郭。
晚景澄:傍晚时分,景色清晰宁静。
楚山:泛指南方的山脉。
渔浦:渔夫聚居的地方。
万家灯:形容灯火繁多,人口众多。
省:放弃,舍弃。
双旆: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
辞荣宠:告别荣华富贵。
遽落:突然降落。
丹霄:红色的天空,比喻高位。
起爱憎:引起爱恨之情。
惆怅:伤感,失落。
旧游:过去的游历。
草露:比喻短暂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恩顾:恩惠和关照。
沾膺:触动心怀,满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名为《过钟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龙沙江尾抱钟陵,水郭村桥晚景澄。" 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场景。龙沙江的末端环抱着钟陵,这个画面通过“抱”字传达了一种温馨与包围之意。紧接着,“水郭村桥晚景澄”则描绘出一个宁静而明净的傍晚景象,水光、村落和桥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恬静安详的图景。

"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这两句诗继续展开了景色的描写。“江对楚山千里月”中的“对”字显示出一幅对峙的画面,一边是流淌的江水,一边是远处的楚山,而这中间则是一轮清辉灿烂的明月。下句“郭连渔浦万家灯”则通过“连”字表达了村落与河流的紧密联系,以及夜幕降临时,点点灯火在村庄和水边闪烁。

"省抛双旆辞荣宠,遽落丹霄起爱憎。" 这两句诗转向了对官职荣耀的反思与情感的流露。“省抛双旆”中的“抛”字意味着放弃,而“双旆”则是官员所用的仪仗,象征着官职和权力。下句“遽落丹霄起爱憎”则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回忆与现在心境的对比,"遽落"意味着突然之间失去,而“丹霄”指的是高贵的位置,“起爱憎”则是对过去的喜悦和现在的不满的情感交织。

"惆怅旧游同草露,却思恩顾一沾膺。"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往昔游历的怀念与对恩情的回味。“惆怅”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包含着怀念和不舍。"旧游同草露"则是将过去的游历与现在的环境相比较,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下句“却思恩顾一沾膺”则是对曾经得到的恩情进行回味,“沾膺”意味着心怀感激。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色、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和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忆题惠山寺书堂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

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

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

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龙楼寄引簪裾客,凤阙陪趋朔望朝。

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

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

飞诏宠荣欢里舍,岂徒斑白与垂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别双温树

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

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

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深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